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有功用(梵sābhoga,藏sgrim-pa taṅ-bcas-pa)
“无功用”的对称。即指未能任运修无相观,尚须藉方便加行者。“功用”,指做事时有意志性的活动;反之,能自然任运活动者,称为“无功用”。如《十地经》卷六说十地中的第八动地(大正10‧560a)︰“譬如海船未至大海,以有功用排牵而去,若至海已,则无功用任运而行。以于大海风轮飘泛,一日所行,此比于前有功用时,设经百岁,不能尔所无量而至。”
在菩萨十地中,七地以前的菩萨虽修无相观,然尚须藉方便加行,故称有功用,八地以上则称无功用。即《成唯识论》卷九所云(大正31‧53b)︰“第七地中,纯无相观虽恒相续,而有加行。由无相中有加行,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。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功用道。故若得入第八地时,便能永断。”
然若就佛果而言,八地以上亦属有功用,唯有佛果是无功用。即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七(本)所言(大正43‧473a)︰“十地菩萨(中略)于后得智中为他说法,必须假藉寻、伺二法,与佛稍别,佛无功用说故。八地已去,虽无功用,果未满故,有任运功用,故不同佛。”
又,天台宗以别教初地以前及圆教初住以前为有功用,称为“初地初住,证道同圆”。另据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七(本)之意,功用又分为自利、利他二种。七地以前二用并有,八地无自利用任运入地,于利他则非亦无功用,佛则二用皆无,故说法时不假功用。
[参考资料] 《十地经论》卷十;陈译《摄大乘论》卷下;陈译《摄大乘论释》卷十;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十(本);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九、卷十三;《观经玄义分传通记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