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有相观
“无相观”之对称。指取流转、还灭、染净等相为所观境的观想法。据《成唯识论》卷九所述,于菩萨十地中,前四地观智未纯熟,故观真俗各别;至第五地始证“类无别真如”、开事理不二之知见,故能真俗合观。然所修之观犹多流转、还灭、染净之相,无相观甚少。至第六地,多住无相行。有相观少,无相观多。然尚未能完全脱离流转、还灭之相。至第七地,纯无相观已能相续,然犹未免要加功用。到第八地时,始能使无相观不待加行功用,而能任运相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