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木村泰贤(1881~1930)
日本佛教学者。岩手县人。曾任曹洞宗东慈寺住持。后入东京帝国大学从学于井上哲次郎、村上专精、高楠顺次郎、姊崎正治等人。明治四十二年(1909)毕业于东京大学印度哲学科。大正元年(1912)担任东京大学讲师。三年十月完成《印度哲学宗教史》,翌年以《印度六派哲学》一书得到学士院奖。其后,留学英国。大正十二年提出《阿毗达磨论の研究》一书,获得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,并升任教授。昭和五年死于心脏病,葬于神奈川县鹤见的总持寺。
其著作除上述者外,另有《原始佛教思想论》《小乘佛教思想论》《大乘佛教思想论》等书,均收在《木村泰贤全集》之中。氏为近代日本阿毗达磨佛教研究之泰斗,对巴利语佛教文献与汉译佛典的比较研究也有很大的贡献。
◎附︰林传芳《日本的佛学研究》(摘录)
木村泰贤(1881~1930)是高楠顺次郎的弟子,颇受高楠氏的赏识,东大毕业后的第三年(1912)就被推荐担任印度哲学的讲师。他才气横溢,著作很多,1914年与高楠氏共著《印度哲学宗教史》,这是第一部有系统的整理出印度哲学宗教的良书。第二年单独出版《印度六派哲学》,此书的刊行,使木村一跃而成日本学坛的闻人,同时也使木村名垂不朽。这时他才三十六岁。越一年的1916年,帝国学士院对于其《印度六派哲学》的著作授予恩赐赏(这是对于有独创性的学术著作或研究成果,由学士院推选以天皇名义赐予的,原则上一年只赐给一位成绩最优的,第二位以下则赐学士院赏),这是佛学界人士获此荣誉的第一人。1917年升任副教授,越二年往英、德留学。1922年陆续刊行《原始佛教思想论》《阿毗达磨论的研究》,次年获文学博士学位(博士论文即《阿毗达磨论的研究》),同年升教授,担任印度哲学第一讲座,此时可说是木村氏的黄金时代。说到他的学风,“博士效近代史学的方法,对于经典亦不忘却原文的批判,依确实的文献,试行合理的立论。虽然这样,但不拘执于实证的论理,而能正确地直观和解明宗教思想的本质。这一点,特别在近代佛教学开拓期的那个时候,作了重要的贡献。”(见《木村泰贤全集》刊行委员会代表宫本正尊等人的刊行序言)木村氏不但在学术界,就是在文化界也是当时最活跃的人物之一。惜天不假年,于1930年逝世,年方五十。他逝世后门人将他的遗稿整理出版,有《小乘佛教思想论》《大乘佛教思想论》。(以上多据《木村泰贤博士年谱略》。《木村泰贤全集》已由大法轮阁重版。又,除了《阿毗达磨论的研究》以外均有中译本)
[参考资料] 《木村泰贤年谱》;《木村泰贤教授追悼号》(宗教研究新七之四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