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未至定(梵anāgamya-samādhi)


  指进入初禅之前的欲界定。又称未到地,或未到地定。此禅定虽尚未进入根本初禅,而且精神统一状态亦不十分安定,但可藉此进而证得三果之无漏圣位。此定由信、施、戒而得。《俱舍论》卷二十八云(大正29‧149b)︰“未至定,亦有味相应,未起根本,亦贪此故,由此未至具有三种。”
  上界四禅、四无色等八地,各有根本定与近分定。断欲界修惑所发的禅定为初禅之根本定,乃至断无所有处修惑所得之禅定为非想处之根本定。又伏欲界烦恼,发近似初禅根本定的禅定,为初禅之近分定,乃至伏无所有处烦恼,发近似非想处根本之禅定,为非想处之近分定。如此八根本定、八近分定中,初禅的近分定有与其他近分定相异处。故立别名,而特称之为“未至定”,是未至根本定之义。
  此未至定与执著于根本定之味相应(味定),或与不执着的有漏善──净相应(净定),或与上述得圣位之无漏相应(无漏定)。因此未至定有味定、净定、无漏定三种。
  隋‧天台智在其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书中称此定为“未到地定”,并对自此定以入初禅之状况,有深入说明。兹附之于后,以供参阅。
  ◎附︰智顗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卷五〈所未到地定相〉至〈明证初禅相〉(摘录)
  [所未到地定相] 因此欲界定后,身心泯然虚豁,失于欲界之身,坐中不见头手床敷,犹若虚空,此是未到地定。所言未到地者,此地能生初禅故,即是初禅方便定,亦名未来禅,亦名忽然湛心。证此定时,不无浅深之相,今不具明。
  复次,此等定中,或有邪伪,行者应证,其相非一。略出二事︰一、定心过明。二者、过暗。并是邪定。明者,入定时,见外境界,青黄赤白,或见日月星辰、宫殿等事。或一时日乃至七日不出禅定,见一切事,如得神通,此为邪,当急去之。二者若入此定,暗忽无所觉知,如眠熟不异,即是无心想法,能令行人生颠倒心,当急却之。此则略说邪定之相,是中妨难,非可具以文传。复次,若依《成论》《毗昙》分别二定,为不便也。今依尊者瞿沙所明,分别二定有异,亦应无失。具如前引《摩诃衍》中释,而多见坐人证定之时,实有两种定相不同,是故今说欲界未到二定各异。
  [明证初禅相] 自有六种︰(一)明初禅发相,(二)明支,(三)明因果体用,(四)明浅深,(五)明进退,(六)明功德。
  (一)正明初禅发相中,复为四意︰(1)正明初禅发相,(2)简非禅之法,(3)释发因缘,(4)分别邪正。
  第一初禅发相者,行者于未到地中,证十六触成就,即是初禅发相。云何是证?若行者于未到地中,入定渐深,身心虚寂,不见内外,或经一日,乃至七日,或一月,乃至一年;若定心不坏,守护增长,于此定中,忽觉身心凝然,运运而动,当动之时,还觉渐渐有身,如云如影动发。或从上发,或从下发,或从腰发,渐渐遍身。上发多退,下发多进,动触发时,功德无量。略说十种善法眷属,与动俱起。其十者何?{1}定,{2}空,{3}明净,{4}喜悦,{5}乐,{6}善心生,{7}知见明了,{8}无累解脱,{9}境界现前,{10}心调柔软。如是十法,与动俱生,名动眷属,胜妙功德,庄严动法。若具分别,则难可尽,此则略说初动触相。如是或经一日,或经十日,或一月四月,如是一年,此事既过,复有余触,次第而发,故名初禅。余触发者,谓八触也︰{1}动,{2}痒,{3}凉,{4}暖,{5}轻,{6}重,{7}涩,{8}滑。复有八触︰谓{1}掉,{2}猗,{3}冷,{4}热,{5}浮,{6}沈,{7}坚,{8}软。此八触,与前相虽同,而细分别,不无小异,更别出名目,足前合为十六触。此十六种触发时,悉有善法功德眷属,如前动触中说。
  行者因未到地,发如是等种种诸触,功德善法,故名初禅、初发,并是色界清净四大。依欲界身中而发,故《摩诃衍》云︰色界四大造色,着欲界身中。问曰︰二十七触何故有去取?复出异触名,料简云云。
  第二料简非禅之相者,问曰︰行者于初坐中,未得定心,亦发如是冷暖动等触,既无如上所说,功德之事,有人言︰此是病法起,所以者何?如重涩等,是地大病生。如轻动触,是风大病生。如热痒等触,是火大病生。如冷滑等触,是水大病生。
  复次,因暖热痒等生贪欲盖。因重滑沉等触生睡眠盖。因动浮冷等生掉悔盖。因强涩等生疑盖。又因重坚涩等生瞋盖。当知触等发时,能令四大发病,及生五盖障法。或言是魔所作,若发动时,如上过上所说,皆魔触发。云何以此为初禅耶?答曰︰不然,若如汝向所说,触发之相,此是生病、生盖之触,若如上说及增者,亦是魔触发相。今说不尔,若未得未到地定,而先发触者,多是病触,是生盖及魔所作。若触发时,无如上所说十种功德眷属者,亦是病触生盖及魔触也。今所说触发者,要因未到地定发,亦具足有诸功德眷属俱发故,以此为初禅发相,何可疑哉?
  问曰︰未到地前发触,但是生病生盖及魔触,亦有治病除盖,非魔触不?答曰︰亦有此义。问曰︰若尔与初禅触,复云何异?答曰︰有异。欲界虽有治病除盖及非魔触,而非初禅触者,此犹是欲界中,四大色法,不能发定,无诸功德支林善法,故不名初禅,此则略出欲界善不善触相。但行人初坐,或有证此一两,或都不证,然既有此法,故略出之耳。问曰︰未到地中,亦发欲界善不善触不?答曰︰非无此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