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本化
久远实成的本佛之教化,谓为“本化”。相对于此,出现于印度历史上,在佛陀伽耶成道、讲经四十余年的释迦牟尼佛之教化,则称为“迹化”。《法华经》卷五〈从地涌出品〉载,会中菩萨乞求担受佛陀灭度后的弘经任务,但释尊说(大正9‧39c)︰“止,善男子!不须汝等护持此经。所以者何?我娑婆世界,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,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,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,护持读诵广说此经。”随之,娑婆世界国土,悉皆震裂,而从其中涌出无量千万亿菩萨。此明释尊是久远实成的本佛,而从地中涌出的菩萨是此本佛久远以前所教化的弟子,此等弟子称为本眷属或本化菩萨。说法四十余年的释尊即为伽耶始成的迹佛,受其教化的弟子即是迹化菩萨。
关于释尊为何不允许迹化菩萨弘经,天台大师智在《法华文句》卷九(上)〈涌出品〉立前三后三等六义以释之。首先立三义,解释如来阻止迹化菩萨誓愿弘经。即︰一是“汝等各各自有己任,若住此土,废彼利益”;二是“他方此土结缘事浅”;三是“迹不得破,远不得显”。其次,解释释尊召请本化菩萨弘经,也有三义,即“是我弟子应宏我法”、“以缘深广”、“得开近显远”。
又,本化地涌而出的菩萨有四导师,名为上行、无边行、净行、安立行。《法华经》卷六〈如来神力品〉载,释尊将未来世的弘法重任付嘱此等菩萨,称为别付嘱。因于塔中所行,故又称塔中付嘱。同经〈嘱累品〉载,释尊出宝塔后,将法付嘱迹化他方的无量菩萨,此称为总付嘱或塔外付嘱。
[参考资料] 日莲《观心本尊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