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本地垂迹


  谓佛、菩萨为方便摄化众生,由本地(佛菩萨之本身)变化诸多分身,垂世以度化有情。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之序云(大正38‧327b)︰“然幽关难启,圣应不同,非本无以垂迹,非迹无以显本,本迹虽殊,而不思议一也。”如《法华经》载,久远实成的本师释迦牟尼佛(本门),示现丈弊垢之劣应身(迹门),以度化众生。《观无量寿经》所说的阿阇世、提婆的兴恶与王后韦提希的愿生西方,以及观世音菩萨的分身摄化、地藏菩萨的现比丘形、住世罗汉的应化无方等事,都是为方便诱引末代凡夫而作的垂迹摄化。
  自古盛行轮回转生说的印度,也流传不少诸神应化说。如谓梵天、帝释为了试探人心,屡次化现为弊衣的隐士;毗纽天曾数度化身于世云云。佛教东传中国后,依据被视为伪作的《清净法行经》所载,孔子、颜回、老子三圣是菩萨、罗汉的应化。道教依佛教的垂迹说,而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说。及至陈隋之际,天台宗兴起《法华经》本门、迹门二分说,垂迹说遂更加流行。此外,禅宗也有寒山、拾得、布袋、蚬子、猪头等异僧故事,此亦可视为由垂迹观念演化而来的传说。
  佛教传入日本之始,原被视为外夷之教而遭排斥,到了圣德太子摄政,方竭力兴隆三宝,认为尊崇佛菩萨并不违背神意。于是广立寺塔,祈求国运昌隆。并主张日本的神祇皆是佛菩萨的垂迹,且将每一神祇配列一本地佛或菩萨。其后,又有以神为本地,以佛菩萨为垂迹之“神本佛迹”说。明治维新时由于“神佛分离令”,神佛混合的本地垂迹说始告式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