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本愿(梵pūrva-praṇidhāna,藏smon-lam-gyikhyad-pa)


  指因位之誓愿。全称本弘誓愿。又作本誓、宿愿。即佛或菩萨于过去世所发起的誓愿。
  佛菩萨所发的本愿有多种。就中,一切菩萨悉皆发无上菩提心,被弘誓铠救度无量众生,断除烦恼,累积德行,以期成就佛果,此称总愿。如四弘誓愿、二十大誓庄严等。又分别发净佛国土的大愿,于十方各净其国土,成就众生。或愿于秽土成佛,救度难化之众生。此等依诸菩萨各自之意乐所发之誓愿,称为别愿。如《无量寿经》卷上载述之阿弥陀佛(法藏菩萨)四十八愿(梵本作四十六愿,异译经典有作三十六愿,或作二十四愿者);《道行般若经》卷六〈恒竭优婆夷品〉之五愿;《放光般若经》卷十三〈梦中行品〉之二十九愿;《阿閦佛国经》卷上所载之二十愿等,皆为净佛国土之本愿。如《悲华经》卷七所说释迦五百大愿;《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》之弥勒十善愿;此等乃秽土成佛的本愿。
  此外,另有特别为除众生诸病,或为众生拔除一切苦恼及恐怖而立之誓愿。如《药师如来本愿经》所说之十二愿;《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》卷上之四十四愿;《悲华经》卷三载述之观世音救苦愿等。又有普贤菩萨的十大愿;初地及初学菩萨所发的十种行愿等。现在初发之愿称为“唯发愿”,有别于本愿。后者专指过去因位所发的宿愿。
  净土宗特称弥陀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为本愿,或王本愿。慧远将弥陀四十八愿分类为︰摄法身、摄净土、摄众生三愿。善导解释第十八愿为念佛者即得往生净土之愿,不问何等恶人皆得成就。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则将四十八愿中之重要八愿,即第十一、十二、十三、十七、十八、二十二、十九、二十等分为真愿及假愿。前六愿为真愿,后二为假愿,此称为真假八愿。在第十八愿中,发誓念佛者若不能往生,则不取正觉,故第十八愿又称若不生者誓。
  又,成为本愿所救济之目标或对象者,称为本愿实机或本愿正机。本愿所誓行之念佛,称为本愿行;赞叹称扬阿弥陀佛为本愿功德聚。本愿一语,也用作指人的宿愿、宿志。《俱舍论》卷九云(大正29‧46a)︰“苾刍尼由本愿力故,彼于世世有自然衣。”
  ◎附︰印顺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》第十一章第二节(摘录)
  大乘净土法门,与本愿(pūrva-praṇid-hāna)有关。本愿,是菩萨在往昔生中,当初所立的誓愿。菩萨的本愿,本来是通于自利利他的一切,但一般净土行者,特重净土的本愿,本愿也就渐渐的被作为净土愿了。净土所以重视本愿,是可以理解的。原始佛教所传的七佛,佛的究竟圆满,当然是相同的,但佛的寿量、身量、光明,度化弟子的多少,佛与佛是不同的。这也许是不值得深究的,但释尊的时代,社会并不理想,佛教所遇的障碍也相当多,于是唤起了新的希望(愿),未来弥勒成佛时,是一个相当理想的世界。弥勒的人间净土出现了,又发生了弥勒为什么在净土成佛,释尊为什么在秽土成佛的问题,结论为菩萨当初的誓愿不同,如法藏部(Dhar-maguptakāḥ)《佛本行集经》所说。依菩萨的本愿不同,成就的国土也不同。传说的十方佛净土,并不完全相同,这当然也归于当初的愿力。还有,佛法是在这不理想的现实世界中流传的。修菩萨行的,为了要救度一切众生,面对当前的不理想,自然会有未来的理想愿望。在菩萨道流行后(透过北洲式的自然,天国式的庄严),庄严国土的愿望,是会发生起来的。所以说到未来的佛土,都会或多或少的说到了菩萨的本愿。
  阿弥陀净土法门,汉译与吴译本,是二十四愿;赵宋译本为三十六愿;魏译与唐译本(及梵本)是四十八愿。二十四,三十六,四十八,数目是那样的层次增加!《大乘佛教思想论》,见到《小品般若经》的六愿,《大品般若经》的三十愿,于是推想为︰本愿是以六为基数,经层级的增加而完成,也就是从六愿、十二愿、十八愿、二十四愿、三十愿、三十六愿、四十二愿,到四十八愿。该作者竟然在《阿閦佛国经》中找到了十二愿、十八愿,于是最可遗憾的,就是没有发见四十二愿说了。不过,这一构想,与事实是有出入的!如《阿閦佛国经》的十二愿,是无关于净土的菩萨自行愿。《大乘佛教思想论》解说为十八愿的,学者的意见不同,或作二十愿,或作二十一愿,实际上,并没有确定的数目。而且在〈诸菩萨学成品〉中,也有说到本愿的。所以,以六为基数的发展说,只是假想而已!从经典看来,菩萨所立的佛国清净愿,如《阿閦佛国经》,没有预存多少愿数目的意思。在净土本愿流行后,于是有整理为多少愿的,如《阿弥陀经》说︰“昙摩迦便一其心,即得天眼彻视,悉自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,诸天人民之善恶,国土之好丑,即选择心中所愿,便结得是二十四愿经,则奉行之。”对不同净土的不同形态,加一番选择,然后归纳为二十四愿。结为二十四愿,正是整理成二十四愿。所以菩萨本愿的发展,是多方面的。或是自行愿,如普贤的十大愿,也是自行愿的一类。或是净佛国愿,有的说多少就多少,有的整理成一定的数目,不可一概而论。
  [参考资料] 玉城康四郎(等)编《佛教思想(二)︰在中国的开展》;望月信亨《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》;西义雄(等)《大乘菩萨道の研究》;宫本正尊编《佛教の根本真理》;《讲座‧大乘思想》第五册〈净土思想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