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权实
“权”是“方便权假”,如说“权化、权谋、权施、权宜”等语时,即有此义。“实”是“究竟真实”,如说“实录、实际”等语时,即有此义。“权”指有所为而施设方便;“实”指本来、究竟之相。此二词常被当作对待之词。如“权教、实教;权人、实人;权智、实智;权境、实境;权声闻、实声闻;权见、实见”等语即属此例。
单称权实时大多是权教、实教的略称。若说权教、实教时,“权”是权假,“实”是真实。在佛陀所说教法之中,随宜述说以入实教之阶梯者谓之权教;彰显究竟实理者谓之实教。又,说“权人、实人”时,权是权化,实是真实。佛、菩萨等一时所化现之人、天等,谓之权人;普通之人、天、二乘等,谓之实人。
在佛典中,有关权实之义,各家之解说颇有异同,而以天台宗对此义最有引申,也最常应用。《摩诃止观》卷三(下)谓权是权谋,暂用还废;实是实录,究竟之旨归。《四教义》卷十二谓权是暂用之名,实以永施为义。方便波罗蜜随情近益故名为权,智慧波罗蜜称理究竟故名为实。是则三教系暂赴物情,故名为权,圆教乃究竟利物。故名为实。《法华经玄论》卷四谓权是权巧,实为审谛,并举出秤锤、权假、权尔、权宜四说。《法华经文句》卷三(上)云(大正34‧36c)︰
“复有人解,方便是权尔,实是审实。又方便是权巧,实是智慧。又方便是权假,假三车于门外。又方便是权宜,宜说三乘故。又权是譬名,譬如秤锤,前之则重,却之则轻,处中则平,合于佛智照察称量。如是等释,各取一途,权尔、权假约处所,权宜约法门,权巧、秤锤约智能,各不包含,义不融妙,不可用此释今品。”
若就教法而言,随自意真实之法为实教,随他意方便之说为权教。若就智而言,其体契于实理为实智,施设万端而能应机开导称为权智。若就因行而言,圆顿之行为实因,前三教之行为权因。若就果而言,三德秘藏之大涅槃为实果,丈六等为权果。
此外,天台宗在分别权实时,立有十法,谓之“十双权实”。此即事理、理教、教行、缚脱、因果、体用、渐顿、开合、通别、悉檀等十法。依《法华文句》卷三(下)所述,十双权实之生起,有其一贯之次第,先是从无住本立一切法。“无住”是理,“一切法”是事。依理事故有教,由教故有行,由行故有缚脱,由脱故成因果,由果故体显能用,故有渐顿之化,由开渐顿故有开合,开合故有通别之益,分别利益故有悉檀。兹分述如次︰
(1)事理权实︰谓理是真如,真如本净,有佛无佛常不变易,故名理为实。事是心意识等起净不净业,改动不定,故名事为权。若非理无以立事,非事不能显理,事有显理之功,是故称叹方便。
(2)理教权实︰谓总前理事皆名为理,例如真俗俱称为谛,诸佛体之而得成圣。圣者正实,欲以己法下被众生,因理而设教,教即是权,非教无以显理,显理由教,是故称叹方便。
(3)教行权实︰谓依教求理则生正行,行有进趣深浅之殊,故行名权。教无进趣深浅之异,故教名实。非教无以立行,非行无以会教,会教由行,是故称叹方便。
(4)缚脱权实︰谓为行违理则缚,缚是虚妄,故称权。为行顺理则生解,解冥于理,故称实。非缚无由求脱,得脱由缚。如因尸渡海,尸有济岸之力,故称叹方便。
(5)因果权实︰谓因有进趣暂用故名权,果有克终永证故为实。无果因无所望,无因果不自显,是以二观为方便道,断惑成因得入中道解脱之果,若非二观岂契中道,果由因克,故称叹方便。
(6)体用权实︰谓前方便为因,正观入住为果,住出为体用。体即实相,无有分别;用即立一切法差降不同,如大地一生种种芽,非地无以生,非生无以显。寻流得源,推用识体,用有显体之功,故称叹方便。
(7)顿渐权实︰谓修因证果,从体起用,俱有渐顿,今明起用,用渐为权,用顿为实。若非渐引无由入顿,从渐得实,故称叹方便。
(8)开合权实︰谓从顿开渐,渐自不合亦不合顿,故名为权;渐令究竟还合于顿,故名为实。由开故合,开有合力,从开受名,故称叹方便。
(9)通别权实︰谓通则半字,无常之益;别则满字,常住之益。然常益道长,喜生退没,故以化城接引,生安隐想,然后息化,引至宝所。若无半益不得会常,半有显满之功,故称叹方便。
(10)悉檀权实︰谓三是世间,故为权;第一义是出世,故为实。非世不得出世,由三悉檀得第一义,故称叹方便。
此上十义通大小教,□一切法,通依《法华经》,别依〈方便品〉。此外,也可依天亲《法华论》证此十双权实。
又,十双权实广通于四教,故有四十种权实。亦有将此归纳成自行权实、化他权实、自他权实三种。
[参考资料] 《法华经文句》卷三(下);《法华经义记》卷二、卷三;《维摩经玄疏》卷四、卷六;《法华经玄义》卷七(上)、卷七(下);《法华玄义释签》卷七(上);《止观辅行传弘决》卷三之四;《华严五教章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