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杓
密教修护摩法等所使用器具。有大小二种,大杓又称注杓,用于将供物注入炉中;小杓又作泻杓、祭杓,用于将苏油等供物泻入大杓,或直接泻入炉中。《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》云(大正18‧920a)︰
“我今次应说,注杓泻杓相。于此作成就,持诵者速获。注杓一肘量,佉木令坚密,无孔穴应作,口应妙端严,横当四指量,深量用一指,形如吉祥子,于中三股杵,应令极端严,柄围足人把,近口与柄末,应作莲花文。泻杓长及圆,并及刻镂文,皆如注柄相,木亦如前说。或用佉陀罗,口用禅上节,旋匝为其量,横应一寸余,深量当半之,于中作莲花,亦或金刚杵。”
此中,注杓一肘量者,即杓与把柄之总长,为一尺八寸。现时多以熟铜作杓、木作柄。又,吉祥子,古传为柘榴果。
依《瑜伽护摩轨》所说,则大杓为柘榴果形,以柘榴果含容多实,表金刚萨埵之万德具备;杓内所刻三钴杵,为金刚萨埵之三摩耶形,即标示心、佛、众生三平等之净菩提心。小杓为圆形,表圆满之佛德。杓内刻八叶开敷之莲华形表胎藏大日,或刻金刚杵(即五钴杵)表金刚大日;一传画有轮宝,是即大日之三摩耶形,表普门之果体,故取圆形。
又,小杓表大日之果德,大杓表金刚萨埵之因德,因此大杓不得直接酌苏油等供物,必先以小杓酌之,后供大杓,以表金刚萨埵蒙大日之教示修习护摩法。
[参考资料] 《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》卷四;《苏悉地羯啰经》卷下〈补阙少法品〉;《护摩秘要钞》卷六;《大日经疏》卷二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