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根本佛教


  可分为广、狭二义。广义指原始佛教;狭义则指佛陀在世时的佛教,也指佛陀所觉悟的内容与所说的教法。将原始佛教视为根本佛教的肇始者,是晚近的日本学者姊崎正治。在他所著的《根本佛教》中首开风气之先。因此,近代兴起了研究原始佛教的风气。随着研究的进展,日本学者宇井伯寿在《印度哲学研究》(第二)中,主张应当将根本佛教视为佛陀的根本思想,并将根本佛教与原始佛教加以区别。也就是说,根本佛教是指佛陀及其直接授业的弟子住世的时期,或指从佛陀住世以迄佛陀入灭三十年左右的期间;此后,到佛教教团分裂为部派之前,称为原始佛教(狭义的)。但是,一般的用法是,自佛陀开始弘法之时起,以迄部派分裂时为止,这一期间是为原始佛教(广义的)。因此,根本佛教可以说是广义的“原始佛教”的前一阶段,也是其核心部份。
  [参考资料] 木村泰贤着‧欧阳瀚存译《原始佛教思想论》;和辻哲郎《原始佛教の实践哲学》;增永灵凤《根本佛教の研究》;宇井伯寿《佛教思想の基础》《佛教泛论》;冢本启祥《初期佛教教团史研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