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(梵Mūla-sarvāstivā-da-vinaya,藏Ḥdul-ba rnam-par-Ḥbyed-pa)
五十卷。唐‧义净译。系小乘根本说一切有部之广律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二十三册。全书包含四波罗市迦法、十三僧伽伐尸沙法、二不定法、三十尼萨祇波逸底迦法、九十波逸底迦法、四波罗底提舍尼法、众多学法、七灭诤法等八科。
本律与《十诵律》同为说一切有部的广律,就二本内容而言,本律或以《十诵律》为基础而编纂。本律中,存有《三启经》《三启无常经》之语。按,称《无常经》为《三启经》系在马鸣(100~160左右)以后,依此可知此律本编纂于马鸣以后。又,律中有多处用大乘的用语,且插入密教的作法及咒文。于其行事上,与《四分》《十诵》等旧律相违之处亦多,再依义净所说,此律本盛行于那烂陀及南海地方大乘学徒之间。因此,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虽与《四分律》《十诵律》等诸律同为小乘律之一种,但印度之大乘学徒亦有宗奉之者。
◎附一︰印顺《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》第二章第二节(摘录)
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,与《十诵律》同为说一切有部的广律,但组织与内容,都多少不同。《十诵律》的传译,在西元五世纪初;而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,汉译为西元八世纪初,藏译在九世纪中。所以称《十诵律》为有部律,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为新有部律,是不妨这样说的(但新与旧的分判,极易引起误会)。龙树(Nāgārjuna)《大智度论》卷一百说(大正25‧756c)︰“毗尼(中略)有二分︰一者,摩偷罗国毗尼,含阿波陀那、本生,有八十部。二者,罽宾国毗尼,除却本生、阿波陀那,但取要用作十部。”
龙树所见的二种毗尼,是否就是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与《十诵律》?据《大智度论》卷二说(大正25‧69c)︰“二百五十戒义,作三部、七法、八法、比丘尼、毗尼增一、忧波利问、杂部、善部,如是等八十部,作毗尼藏。”
龙树所说的《八十部律》,次第与《十诵律》相合,而与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(简称《根有律》)的次第不合。《根有律》是否就是《八十部律》呢?现存的《根有律》,汉译的不完全,西藏译本也是不完全的。而西藏所传《根有律》的组织,是晚期的新组织;在汉译《根有律》的论书中,可以明白的看出,《根有律》的组织,是近于《十诵律》的。《根有律》就是《八十部律》,与《十诵律》为同一原本,只是流传不同而有所变化。起初,《十诵律》从摩偷罗(Madhurā)而传入罽宾──健陀罗(Gandhāra)、乌仗那(Udyāna)一带,为旧阿毗达磨论师所承用。如《十诵律》说的结集论藏,为“若人五怖、五罪、五怨、五灭……”,与《阿毗达磨法蕴足论》〈学处品〉相合。其后,《根有律》又从摩偷罗传到北方,为迦湿弥罗(Kaśmīra)阿毗达磨“毗婆沙师”所承用。例如《大毗婆沙论》解说“譬喻”为“如大涅槃持律者说”。所说大涅槃譬喻,出于《根有律杂事》。又如《顺正理论》,说结集论藏为“摩呾理迦”;也与《根有律杂事》相合。流行于北方的说一切有部,源远流长,化区极广,随时随地而有多少不同。这二部广律,不全为广略的差别,实为同一原典而流传不同。
◎附二︰〈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〉(摘译自《佛教大辞汇》等)
《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》,十卷。唐‧义净译。又称《根本百一羯磨》,略称《百一羯磨》。为记载一0一种羯磨法的律本,收于《大正藏》第二十四册。
本书系根本说一切有部派所依用的羯磨文,由二十二种单白羯磨、四十七种白二羯磨、三十二种白四羯磨合成。其中,所谓白、白二、白四,乃是根据僧伽行事的轻重而区分。在内容方面,凡有关西方坛场样式、中国边国的限界、便厕法、漉水罗法等,义净皆加以注释,卷末并有跋文。
◎附三︰〈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〉(摘译自《望月佛教大辞典》)
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》(梵Mū-la-sarvāstivāda-vinaya-kṣudraka-vastu,藏Ḥdul-ba phran-tshegs-kyi gshi),小乘律部经典。四十卷。唐‧义净译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二十四册。系说一切有部所辑有关制戒因缘及佛与弟子间的故事。初以大门总摄颂赅述宏纲;次立八门,于一一门中各立别门,各门都有总摄颂、别摄颂,另加内摄颂共有一五0颂。今依据总摄颂略述各门大要︰
(1)第一门︰对比丘等众于洗浴时以砖揩身,剪爪,缀钵,用镜,以水罗滤水,煮食生豆,随处洗足,升梯时结下裾等事,说其开许遮禁,且论火生长者等五十余因缘。
(2)第二门︰对持伞盖、劫贝卧帔等,用药汤等事,说明其开许止禁,又别论胜鬘夫人、恶生王、难陀比丘等三十余因缘,以说明出家之利。
(3)第三门︰就三衣的割截、衣服安置于衣架、造寺、安放石盐于角筒内、持面巾及身巾、造寺营作人之所须物、受妙好床座、畜剃刀等事,说其开许止禁,又另论河边比丘等四十余因缘。
(4)第四门︰就上座说戒的次第、寺园的墙栅,腋边另安贴缘、供给病者之物、寺中的彩画、无钵者的出家、向未出家未近圆者说四依法、法会处的栽种树木等事,说其开许遮禁,且说四十余因缘。
(5)第五门︰就焚烧比丘尸体、诘问他人、舍长衣分与僧众、取用死者之所有物、于界外与欲、知晓寺中人数、求寂而居软座、分张利物、用五种爪牙等兽皮诸事,说其开许止禁,又另说尊者舍利子入定观察大目连之五趣因缘等二十余事缘,又说佛为五人三转法轮之事。
(6)第六门︰就使用五猛兽的皮綖,受近圆之三师、以金宝器取食、以秽恶水污比丘衣服等事,说其开许遮止,且说灯光王、猛光王、大药、瞿昙弥、释尊幼时、大神通、从三十三天降下等三十余事缘,又阐明比丘尼八敬法。
(7)第七门︰就比丘尼与男子同宿、住阿兰若处、着僧脚踦、二形黄门出家、羯磨、沽酒、转根、寺外乞欢喜、以骨石等揩身诸事,说其开许止禁,且说诃利底药叉女、法与尼等三十余事缘。
(8)第八门︰就比丘尼入僧寺、畜铜钵、以杂末等扑他人净发、摇锡杖、用泻药、三衣、观卧具等事,说其开许遮禁,且说妙花婆罗门、佛涅槃、五百结集、七百结集等三十余事缘,又说七种不亏损法、五过失、五胜利、五希有、八种大地震动缘、四黑白说等。
书中第十一、第十二等二卷,与《大宝积经》卷十四〈入胎藏会〉两卷完全相同。又,义净所译《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》一卷,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二十四册,乃略出本书之摄颂而成。
[参考资料] 《开元释教录》卷十三;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》卷二十三、卷三十;《大藏圣教法宝标目》卷七、卷八;《至元法宝勘同总录》卷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