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梵衍那国(梵Bamiyān、śiribāmiyān)
位于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中的古代王国。又作范阳国、望衍国、帆延国。今称巴米扬(Bāmiyān)。《魏书》卷一0二〈西域列传〉云,范阳国位于吐呼罗国(Tukhāra)东方一万二千里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一云,由揭职国东南入大雪山,行六百余里,出睹货逻国境,至梵衍那国。国境东西达二千余里,南北达三百余里,位于雪山(即兴都库什山脉)中,依山谷而邑居。大都城据崖跨谷,北背高岩,长六、七里。产宿麦,适宜畜牧,气序寒烈,风俗刚犷。又,《新唐书》卷二二一〈西域列传〉(下)云,梵衍那居斯卑莫运山之旁,西北与护时健接,东南距罽宾,西南诃达罗支,与吐火罗连境。地寒,人穴处。王治罗烂城,有大城四五。水北流入乌浒河。
隋炀帝大业十一年(615)正月,及唐太宗贞观(627~649)初年,此国曾遣使来贡。显庆三年(658),高宗以此国都城罗烂为写凤都督府,任其国王为都督管军事。又,本国地当健驮逻至睹货逻、臾那等地的通道,往昔阿育王派遣传道师时,即曾将佛教传入此地。后,迦腻色迦王曾在本国建立伽蓝,此后佛教逐渐兴隆,曾雕造大石佛及颇多洞窟。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一云(大正51‧873b)︰
“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,高百四五十尺,金色晃耀,宝饰焕烂。东有伽蓝,此国先王之所建也。伽蓝东有□石释迦佛立像,高百余尺,分身别铸,总合成立。城东二、三里,伽蓝中有佛入涅槃卧像,长千余尺。其王每此设无遮大会,上自妻子,下至国珍,府库既倾,复以身施,群官僚佐就僧酬赎。若此者以为所务矣。”
由此可知其佛法兴隆的盛况。其中,□石像高约三十公尺,为西元三世纪制作的健驮逻式石像。山中的立佛造于六世纪末;深受伊朗文化的影响,高约五十三公尺。此二像今仍保存。
又,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二说,玄奘当年游历时,该国都城有伽蓝十余所、僧徒数千人,学小乘出世说部。又有摩诃僧祇部的学僧阿梨耶驮婆(圣使)、阿梨耶斯那(圣军),都深明法相。彼等见玄奘时,皆颇为惊叹,并殷勤礼遇。慧超《往五天竺国传》记载,王及首领百姓等崇敬三宝,足寺足僧,大小乘法俱行。其后于西元1291年为成吉思汗所征服。又有回教徒入侵,佛教因此衰亡。1922年,法国考古学探险队来本地发掘佛迹,哈铿(J. Hackin,1886~1941)等人曾将发掘成果公诸于世。
[参考资料] 《北史》卷九十七〈西域传〉;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六;《隋书》卷九〈礼仪志〉、卷八十三〈西域列传〉;《旧唐书》卷四十〈地理志〉;《慧琳音义》卷八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