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楞伽山(梵Laṅkā,巴Laṅkā)


  位于南海之一山名,亦是一城之称。又作楞迦山、□迦山、□哦山、棱伽山、楞求罗伽山。意译难往山、不可往山、险绝山、可畏山、庄严山。依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卷一所载,佛尝住南海滨楞伽山顶。《入楞伽经》卷一〈请佛品〉记载,婆伽婆住于楞伽城中,此山由种种宝性所成,诸宝光明赫炎,且有无量花园香树,皆是宝香林,微风摇枝动叶,则百千妙香一时流布,百千妙音一时俱发,又重岩屈曲,处处皆有众宝所成之仙堂、灵室、龛窟,为古昔诸仙贤圣思如实得道之处。相传此山即《楞伽经》之说处,山顶有佛足石。又《华严经》卷六十二谓五十三善知识之一之善住比丘,尝住于楞伽道边之海岸聚落。
  《华严经疏》卷五十六解释“楞伽”之义,谓楞伽意译“难往”,又包含四义,即(1)种种宝性所成庄严殊妙故,(2)有大光和日月故,(3)高显宽广故,(4)伽王等居此,佛又于此开化群生,作胜益事故;此山居海之中,四面无门,非得通者莫往,故称难往。
  关于楞伽山之位置,《慧苑音义》卷下谓楞伽山在南天竺南界,近海岸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十一〈僧伽罗国〉(即锡兰)条载,国之东南隅有□迦山,岩谷幽峻,为神鬼之游舍,昔如来于此说《□迦经》。《续高僧传》卷四〈那提传〉亦载,那提曾往执师子国,又上东南楞伽山,随缘达化。此等所说,皆以楞伽山为锡兰岛内之一山。此外,巴利文《大史》(Mahāvaṃsa)等,以楞伽为锡兰之别名;梵文《罗摩衍那》(Ramāyaṇa),则以罗婆那(Ravaṇa)所住之楞伽城,系锡兰之地名。然而,学者N. L. Dey以楞伽与锡兰为不同地方。
  [参考资料] 《玄应音义》卷七;《希麟音义》卷二;《入楞伽心玄义》;《注大乘入楞伽经》卷一;《东南印度诸国の研究》;J. Dowson《Hindu ClassicalDictionary》;N. L. Dey《The geographical Diction-ary of ancient and mediacval India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