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檀耳(巴sūkara-maddava)
系指生于旃檀树之木耳。详称旃檀树耳。据《长阿含》卷三〈游行经〉所载,佛陀在食用铁匠周那(一译穷达)所供养的檀耳之后,患背痛,不久,乃入涅槃。其文云(大正1‧18c)︰
“是时,周那寻设饭食供佛及僧,别煮旃檀树耳世所奇珍,独奉世尊。(中略)大众围绕侍从而还。中路止一树下告阿难言︰吾患背痛,汝可敷座。(中略)阿难白佛言︰周那设供无有福利。所以者何?如来最后于其舍食,便取涅槃。佛告阿难勿作是言。”
然巴利《长部》〈大般涅槃经〉(Mahā-parinibbāna-suttanta)则谓周那以sūkaramaddava供奉世尊。世尊食后,旋即罹患血痢,不久即告涅槃。
按,旃檀树耳相当于巴利语“sūkara-maddava”。“sūkara”词义是“猪”,“maddava”是“枯”或“干”之义,因此西洋学者多将其解释为“野猪之干肉”。但是日本之佛教学者高楠顺次郎认为,巴利语之“maddava”应系梵语之“mardava”,为“珍味”之义。因此“sūkara-maddava”之词义即“野猪所嗜之珍味”。故高楠氏以为,经文中之此词,应指野猪所嗜之珍味──菌类而言。
◎附︰巴宙译《南传大般涅槃经》第四章({14}~{20}、{42})
{14}铁匠穷达闻佛已到达波婆,且住于彼之□果林。于是彼走向如来的住处,向佛作礼,就座其侧以后,薄伽梵向其宣示法要,使之欢喜愉快。
{15}穷达对佛所开示的法要甚为喜悦,他白佛言︰“唯愿世尊慈允于明天与大比丘僧众赴舍间午餐。”佛陀默然受请。
{16}穷达知佛已许可,即从座起,向佛作礼,右绕而去。
{17}尔时铁匠穷达于其夜清旦在自己家里备办甜粥糕饼及旃檀树耳(译者按︰巴利原文为Sūkara-maddava,似为菌类植物),即白佛言︰“世尊,诸事已备,唯圣知时。”
{18}尔时薄伽梵于清晨着衣持钵,与大比丘僧众走向铁匠穷达家里。到已,坐于敷座后佛告穷达说︰“穷达,凡是你所备办的旃檀树耳尽奉献与我,其他食物如甜粥等则分给比丘僧众。”
“是,世尊。”穷达回答说。于是他将所备办的旃檀树耳献佛,其他食物如甜粥等,则分奉给比丘僧众。
{19}尔时薄伽梵告穷达说︰“穷达,所有余剩的旃檀树耳应埋藏一小孔里。穷达,我不见地上任何人,或魔、天与梵天,或沙门、婆罗门,或神,或人,除如来外,若服食该物能有适宜的消化。”
“是,世尊。”穷达回答说。他将余剩的旃檀树耳埋藏一小孔后,走向佛前向佛作礼。他就座其侧以后,佛陀向穷达开示法要,使之发心喜悦,即从座起而去。
{20}尔时薄伽梵于服食铁匠穷达所设斋供后,忽患严重性血痢,剧痛几濒于死。但彼摄心自持,忍受而无怨言。
于是薄伽梵语尊者阿难说︰“来,阿难,我等去拘尸那罗。”
“是,世尊。”尊者阿难回答说。我闻彼服食铁匠穷达的斋供以后,彼忍受几濒于死的剧痛。因进用旃檀树耳,慈尊所以患此严重性疾病。
薄伽梵于清泻后说︰“我等去拘尸那罗城。”
尔时薄伽梵告尊者阿难说︰“阿难,若有人向铁匠穷达引起悔憾说︰‘穷达,此是对你不吉及遭受损失。当如来用过彼之最后一餐饭遂入涅槃。’阿难,此种悔憾于铁匠穷达应如此纠正说︰‘穷达,此对你甚善及有利益。当如来用过彼之最后一餐饭遂入涅槃。穷达,我从佛亲口闻受︰此两次的斋供有同样果报、同样利益,比其他大果报、大利益为更大。云何为两次?一次是当如来进餐后成无上正等正觉,另一次是当彼进餐后入无余涅槃界而取涅槃。这两次斋供有同样果报、同样利益,比其他大果报、大利益为更大。铁匠穷达已种下了得长寿、得端正相貌、得幸福、得美誉、得生天、得为君胄的善业。’”
“阿难,若有此种悔憾于铁匠穷达应如此纠正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