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正使
指驱使众生令流转三有的烦恼主体。又称“使”,乃习气的对称。《菩萨地持经》卷九云(大正30‧945b)︰“最上菩萨住一切烦恼习使障断入如来住。(中略)第十三如来住一切烦恼障习使,智障习使净。”
又,《大乘义章》卷五(本)云(大正44‧562a)︰
“烦恼障中有其二种︰一是子结,二是果缚。子结烦恼地前所除,果缚烦恼地上所断。子结之中复有二种︰一者正使,作意而生;二者余习,任性而起。正使烦恼,声闻缘觉乃至习种断之周尽;习起之结,种性已上乃至初地断之毕竟。故地持云︰初阿僧祇过解行住入欢喜地,断增上中恶趣烦恼。不善正使名为增上,习名为中。入欢喜时,习悉皆断。果缚之中亦有二种︰一者正使,作意现起;二是习气,任运而生。正使烦恼,所谓爱佛爱菩提等,始从初地次第断除,至不动地断之周尽。故地持云︰第二僧祇,过第七住入第八地,微细烦恼皆悉断灭。八地以上除彼余习。故地持云︰第三僧祇断除习气,入最上住。”
子结烦恼障及果缚所知障各有正使、习气二种。子结正使,二乘及习种菩萨可断尽之;习气,于种性以上乃至初地断尽。又果缚正使,于初地以上乃至第七地断尽;习气,八地以上至第十地断尽之。但《华严五教章》卷三却认为“地前伏正使之现行,初地断正使之种子,地上除习气。”与《地持经》之意不同。
另《观经玄义分传通记》卷一引僧侃的《智度论疏》云(大正57‧507a)︰“泛论烦恼有四种︰一者四住根本,二者四住习气,三者无明根本,四者无明习气。若就二乘,始之一种是正使,后之三种皆是二乘家习。若就菩萨,初三是正使,后一是习气。”盖五住地之惑各有正使、习气之别。就中,在二乘唯四住之根本(即见修二惑)为正使,四住之习气及无明皆习气;在菩萨则四住之根本、习气及无明之根本皆为正使,仅以无明之习气为习气。
[参考资料] 《四教义》卷六、卷八;《观经玄义分》;《华严五教章复古记》卷二(下);《五教章纂释》卷下之十一、十二;《五教章通路记》卷四十八;《天台四教仪》;《传通记糅钞》卷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