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正智(梵samyag-jñāna,巴sammā-ñāṇa,藏yaṅ-dag-paḥi ye-śes)


  指对世间事物的正确看法,或在解脱道、菩萨道方面的正确看法或智慧。又称圣智。在佛典中,有种种不同的定义。
  (一)无学十支之一︰即于无学位成就的无漏尽智及无生智。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五云(大正29‧133c)︰
  “学位成就八支,无学位中具成就十。何缘不说有学位中有正解脱及有正智,正脱正智其体是何?颂曰︰学有余缚故,无正脱智支,解脱为无为,谓胜解惑灭,有为无学支,即二解脱蕴,正智如觉说,谓尽无生智。”
  谓正智即菩提,以尽智无生智为体,仅于无学位成就之。
 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九十七则认为尽智无生智仅是无漏智,如其它八智不摄于无漏正见。其文云(大正27‧503b)︰“有无漏智非无漏见,谓尽无生智。此有智相无见相故。”又说只有意识相应的有漏善慧名为世俗正见,而与五识俱生之慧非见性,其不能以审虑为先而作决度,故名为世俗正智;即见与智有宽狭之不同。然《成实论》卷十六〈见智品〉认为正见与正智一体无差别,且云(大正32‧366a)︰“正见二种,世间、出世间。世间者,谓有罪福等。出世间者,谓能通达苦等诸谛。正智亦尔。”谓尽智无生智以正观故,又可名为正见。
  (二)指三乘之人所得的无漏根本智及后得智︰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七十二云(大正30‧696a)︰
  “何等为正智?谓略有二种︰(一)唯出世间正智,(二)世间出世间正智。何等名为唯出世间正智?谓由此故声闻独觉诸菩萨等通达真如。又由此故彼诸菩萨于五明处善修方便,多住如是一切遍行真如智故,速证圆满所知障净。何等名为世间出世间正智?谓声闻独觉以初正智通达真如已。由此后所得世间出世间正智,于诸安立谛中,令心厌怖三界过患,爱味三界寂静。又由多分安住此故,速证圆满烦恼障净。又即此智未曾得义名出世间,缘言说相为境界义亦名世间,是故说为世间出世间。”
  即谓二乘菩萨等通达真如之根本智名唯出世间正智;以后得智缘诸安立谛名为世间出世间正智。
  (三)梵语jñāna之译︰谓如实量知法之自性差别之智。即真现量及真比量。《因明入正理论》说(大正32‧12b)︰“复次为自开悟,当知惟有现比二量。此中,现量谓无分别。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,现现别转故名现量。言比量者,谓藉众相而观于义。相有三种,如前已说。由彼为因,于所比义有正智生。了知有火或无常等,是名比量。”总而言之,是以量知为正智。
  [参考资料] (一)《中阿含》卷四十七〈五支物主经〉、卷四十九〈圣道经〉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九十四、卷九十六;《顺正理论》卷七十三;《俱舍论光记》卷二十五。(二)《入楞伽经》卷七;《大乘入楞伽经》卷五;唐译《摄大乘论释》卷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