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正观
(一)以正慧了知真如谓之正观︰乃相对于外道之邪说而言。《中阿含》卷二十八〈优陀罗经〉云(大正1‧603a)︰“云何比丘正观耶?比丘者,知六更触,知习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,以慧知如真,是谓比丘正观。”
(二)在修持净土十六观中之日想观时,心境相应名为正观︰心境不相应为邪观。《观无量寿经》云(大正12‧342a)︰“既见日已,闭目开目皆令明了,是为日想,名曰初观,作是观者名为正观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。”善导《观无量寿佛经疏》卷三释云(大正37‧262b)︰“观日见日,心境相应,名为正观;观日不见日,乃见余杂境等,心境不相应故名邪。”
(三)观八不中道名为正观︰吉藏《三论玄义》云(大正45‧10c)︰
“通论大小乘经,同明一道。故以无得正观为宗。但小乘教者正观犹远,故就四谛教为宗。大乘正明正观,故诸大乘经同以不二正观为宗。但约方便用异,故有诸部差别,如明应说不应说。今昔开会名为法华,破斥八倒辨常无常用名为涅槃,至论不二正道更无别异。在经既尔,在论亦然。虽诸部有异,同用不二正观为宗。又经论同宗,佛说正观为经,论申正观为论。经论用异正观无别。”
(四)行者能离断常等八邪名为正观︰《中观论疏》卷二(本)云(大正42‧20c)︰“不断不常名为正观,然离二谛无别中道,即因缘二谛名为中道。离二慧无别正观,即因缘二慧名为正观。故以二谛中道发生二慧正观,以得二慧正观寂灭断常诸边故有佛菩萨。”
此外,《摩诃止观》卷五(上)针对助方便,称正修止观为正观;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则称不净观等为对治观,而称正观实相为正观。
[参考资料] 《杂阿含经》卷三;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二;《成实论》卷一〈十号品〉;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七;《中观论疏》卷五(本);《十二门论疏》卷上(本);《大乘玄论》卷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