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武昌佛学院
中国佛教教育机构。西元1921年,太虚至北京弘法,获得李隐尘、陈元白及长沙佛教会的协助,遂于翌年创办武昌佛学院。由太虚担任院长。其教育课程除参考日本的佛教大学外,也采用我国的佛教丛林制度。太虚主持该院不久,即因该院董事逐渐倾向密教,对太虚之所倡逐渐离心。因此,仅二年左右太虚即告离去。后虽曾一度再赴武昌佛学院担任院长,但为期亦不久。1926年,该院因北伐而停办。1929年恢复。迄1959年始完全关闭。
◎附︰印顺《太虚大师年谱》〈三十四岁〉条
九月一日(“七月十九”),(武昌)佛学院举行开学礼;萧督亦莅院致词。佛学院僧俗兼收,目的在造就师范人才,出家者实行整理僧制工作,在家者组织正信会,推动佛教于广大人间。是期所聘教师,有空也、史一如(《海潮音》已于夏季移武昌编辑)、陈济博等。学生六、七十名,僧众有漱芳、能守、默庵、会觉、观空、严定、法尊、法芳(舫)、量源等。居士有程圣功、陈善胜(其后出家名“净严”);张宗载、宁达蕴亦自北京平民大学来从学。课程参取日本佛教大学;管理参取禅林规制。早晚禅诵,唯称念弥勒,回向兜率为异(中略)。大师之建僧运动,发轫于此,中国佛教界始有佛学院之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