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求闻持法


  密教修法之一。有观音求闻持、如意轮求闻持、虚空藏求闻持三种,通常此法皆指“虚空藏求闻持法”而言。略称闻持法。指为求忆持见闻觉知之事能长久不忘而修持之秘法。以虚空藏菩萨为本尊而颇为日本真言宗所修习。
  关于其行法,依《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》所说,先于净板或绢素白叠上画满月,中画虚空藏菩萨像,置于净室或寂静处。佛像正面向西或向北,以净物覆之。别作方形木曼荼罗,坛下安四足置于佛像前,并备五种佛具,以净水洗手,作手印承水,诵陀罗尼饮之。次诣像前至心礼拜,复除去像上覆物,结印诵陀罗尼,运心供养。以手印掐珠,明记陀罗尼数,并述其修法次第云(大正20‧ 602c)︰
  “诵时闭目,想菩萨心上有一满月。然所诵陀罗尼字,现满月中皆作金色,其字复从满月流出,澍行人顶,复从口出,入菩萨足。如自发言咨启菩萨足下。诵陀罗尼未止息来,所想之字巡环往来,相续不绝,如轮而转,身心若倦,即须止息,至诚瞻仰便坐礼拜。闭目复观满月菩萨,极明了已,应更运心令渐增长周遍法界,复渐略观,于最后时量如本已,方始出观。”
  又云(大正20‧602c)︰
  “如是诵陀罗尼,随其力能或一日一上,或一日两上,从始至终每如初日,遍数多少亦如初上,不得增减,前后通计满百万遍。其数乃终亦无时限,然于中间不容间阙,后于日蚀或月蚀时,随力舍施饮食财物,供养三宝,即移菩萨及坛露地净处安置。复取牛酥一两,盛贮熟铜器中,并取有乳树叶七枚及枝一条,置在坛边,华香等物加常数倍,供养之法一一同前。供养毕已,取前树叶重布坛中,复于叶上安置酥器,还作手印诵陀罗尼三遍,护持此酥。又以树枝搅酥,勿停其手,目观日月兼亦看酥,诵陀罗尼无限遍数。初蚀后退未圆已来,其酥即有三种相现︰一者气、二者烟、三者火,此下中上三品相中,随得一种法即成就,得此相已便成神药。若食此药即获闻持,一经耳目文义俱解,记之于心永无遗忘,诸余福利无量无边。”
  由此可知其次第作法。欲修此法者,当豫算日数,以日蚀或月蚀之日结愿为轨则。所诵之真言数目,若一日一座,则一次念一万遍;若一日二座,则每次念五千遍。经一百日则满百万遍。又此行法为一印法,唯用宝珠印而无其他印明。
  空海未入唐之前,从勤操受此法,并于德岛、高和二地修法,而有感应。按,此法有二系传承。一系经善无畏、道慈、善议、勤操而为空海所禀传(即入唐以前所传)。另一系是空海入唐后,又从惠果处相承。此二系传承之种子、三形等各不相同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》;《阿娑缚抄》卷一0四〈求闻持〉;《三国佛法传通缘起》卷下;《元亨释书》卷二;《行林》卷四十三;《秘抄》;《薄双纸》;《求闻持表白》;《乳味钞》卷十、卷二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