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江湖会
指禅林中,集四方云水僧行夏安居之制。又称江湖僧会、江湖。
“江湖”一语最早出自《庄子》内篇〈大宗师〉,本指江西与湖南,或谓三江(湖北省荆江、江苏省松江、浙江省浙江)五湖(江西鄱阳湖、湖南青草湖、洞庭湖、江苏丹阳湖、太湖),亦谓长江和洞庭湖。而江湖会则起源于唐代。南岳下第二祖马祖道一居江西,盛振临济禅风。青原下第二祖石头希迁住湖南,广布洞上法化。由于此二祖同时树立法幢,德名扬四方,致使天下云衲多游其门。又因二师常往来于江西、湖南二省之间。两派门人每岁亦相互参访,各呈所见。自此,后代禅门不问为何地,皆称相集办道的道场为江湖会,或江湖寮、江湖道场。师家则名为江湖名胜禅师。此外,又称散处于江上湖边的禅士为江湖人;凡是禅者之不担任名山大刹之住持而聚会于一处者,则为江湖众。
此制后亦传至日本,甚受当地曹洞宗所重视。每年夏冬时分,该宗皆在大刹开江湖会,其僧众亦以参加此会,作为出家法腊之始,藉出席次数以提高自己的资格。
[参考资料] 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四;《敕修百丈清规》卷上〈尊祖章〉、〈住持章〉;《丛林校定清规总要》卷上;《诸宗阶级》卷上;《宿曜经》卷上〈定宿直品〉;《禅宗无门关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