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沤和俱舍罗(梵upāya-kauśalya,巴upāya-kusala,藏thabs-la-mkhas-pa)
十波罗蜜的第七项,即指菩萨为摄化众生,乃方便善巧涉种种事,示现种种相。又称伛和拘舍罗、沤和俱舍罗、忧婆憍舍罗、乌波野;意译善巧方便、善权方便、方便善巧、方便胜智、妙。吉藏《法华义疏》卷三云(大正34‧482b)︰“外国称伛和拘舍罗。伛和称为方便,拘舍罗名为胜智,谓方便胜智也。”
又,《华严经疏》卷十五云(大正35‧613b)︰“文殊则般若观空,智首则沤和涉事。”依《华严经疏演义钞》卷十四释沤和涉事即沤和俱舍罗,并引《肇论》〈宗本论〉之说,谓沤和、般若皆大慧之称,诸法实相名为般若,能不形证乃沤和之功,适化众生称为沤和,不染尘累则因般若力。然般若之门观空,沤和之门涉有,但涉有未始即迷空,故常处有而不染,不厌有而观空,故观空而不证。可知般若、沤和(方便)二者皆具于一念之力。
[参考资料] 《道行般若经》卷三;《放光般若经》卷十六;《内藏百宝经》;《大智度论》卷六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