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法云(1)


  (一)(467~529)南朝僧。义兴阳羡(江苏宜兴)人,俗姓周。七岁投钟山定林寺僧印出家,后随印迁往庄严寺,复从学于僧成、玄趣、宝亮等人。十三岁更受业于僧宗及僧达。萧齐‧永明年间(483~493),于道林寺听僧柔讲,咨决累日,词旨激昂,众共叹异。建武四年(497)夏,于妙音寺开《法华》《净名》二经,学徒海凑,四众盈堂,讲经之妙,独步当时。时人称为“作幻法师”。
  及至梁朝,朝野归仰愈笃,武帝敕令师出入诸殿,又下诏礼为家僧,资给优厚,并敕 为光宅寺主,创立僧制。天监(502~519)末年,建法云寺,又受命翻译扶南国所献之三部经。普通六年(525)敕为大僧正(大僧正叙任之嚆矢)。又集诸寺知事及学行名德于同泰寺,设千僧会。尔后遘疾,然讲说不废。大通三年示寂,享年六十三。
  师与庄严寺僧旻、开善寺智藏并称为梁三大法师。又,因寺名之故,后人多称之为“光宅法云”。僧询、道遂、道标、宝琼等皆从师受学。现存《法华经义记》八卷,系师之讲录。
  (二)(1088~1158)宋代僧。长洲彩云里(江苏)人,俗姓戈。字天瑞,号无机子。师在襁褓间,见僧即欣然欲趋,似获珍玩。五岁礼慈行彷公为师,六岁背诵《法华经》七轴,九岁剃发。十岁从通照学天台。寻就天竺寺敏法师受玄谈,后得法于清辩蕴齐,颇饮誉于当时。
  政和七年(1117),受请住松江大觉寺。帝赐号“普润大师”。后归乡里事母,并结藏云庵于祖坟旁,造西方三圣像,以度化时人。绍兴十四年(1144),集徒千人兴莲社胜会,讲《观经》,念本性唯心之佛;又结八关斋、金光明、法华、大悲、圆觉、金刚等诸会,善信四众钦师高风,皈信者为数甚众。绍兴二十八年端坐西向而化,世寿七十一。著有《翻译名义集》《金刚经注》《心经疏钞注》《息阴集》等书。
  [参考资料] (一)《续高僧传》卷五;《法华经玄义》卷一(下);《历代三宝纪》卷十一;《佛祖统纪》卷三十七;《集神州三宝感通录》卷二;《田村芳朗佛教学论集》第二册;阪本幸男(等)《法华经の中国的展开》;阪本幸男编《法华经の思想と文化》。(二)《普润大师行业记》;《佛祖统纪》卷十五;《释氏稽古略》卷四;《翻译名义集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