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法器


  (一)指能修习佛法之众生︰《大宝积经》卷三十八〈菩萨藏会〉云(大正11‧219b)︰“若诸有情,无堪任根,无堪任相,如来如实知无堪任,非法器已而便舍置。若诸有情,有堪任根,有堪任相,如来如实知有堪任,是法器者,即便殷勤郑重说法,令其悟入。”《大般涅槃经》〈金刚身品〉云(大正12‧384a)︰“善哉!善哉!王今真是护正法者,当来之世,此身当为无量法器。”即谓护持正法者或信奉大乘法者为法器,反之则为非法器。
  又,《大乘菩萨藏正法经》卷五谓,邪定众生,并非法器。不论如来为彼说法或不说法,终不能证得解脱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九〈如来性起品〉则以一阐提为非法器;亦即是否为法器,其关键在于有无佛性及是否为一阐提。
  (二)指寺院举行法会之际所使用之器具︰又称佛器、佛具、道具。即指钟、板、木鱼、椎、磬、铙钹、鼓等物。《敕修百丈清规》卷八〈法器章〉云(大正48‧1155b)︰
  “钟、大钟,丛林号令资始也;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,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。(中略)大板斋粥二时长击三通,木鱼后三下叠叠击之,谓之长板。念诵楞严会儆戒火烛,各鸣三下;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。(中略)木鱼,斋粥二时长击二通,普请僧众长击一通,普请行者二通。(中略)椎,斋粥一时,僧堂内开钵,念佛唱食遍食,施财白众皆鸣之。(中略)磬,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,大众看诵经咒时,直殿者鸣之;唱衣时,维那鸣之。(中略)铙钹,凡维那揖住持两序,出班上香时,藏殿祝赞转轮时,行者鸣之。(中略)法鼓,凡住持上堂、小参、普说、入室并击之。击鼓之法,上堂时三通,小参一通,普说五下,入室三下,皆当缓击。”(参阅附录)
  ◎附一︰宽忍《佛教手册》第六章(摘录)
  法器的名称和用途
  法鼓︰法堂设二鼓,东北角者称法鼓,西北角者称茶鼓。凡住持上堂、小参、普说、入室,并击之。击鼓方法︰上堂时三通,小参一通,普说五下,入室三下,都须缓击。茶鼓长击一通,斋鼓三通,普请鼓长击一通,更鼓早晚平击三通。
  钟︰佛寺作法事时,击之召集僧众;是丛林的号令。晓击,则破长夜警睡眠;暮击,则破昏衢疏冥昧。
  木鱼︰有两种︰一为圆形,刻有鱼鳞,诵经时叩之以调音节。一为长形,吊库堂前,晨朝、中午二时粥饭击之以召集僧众过堂。又名梆。
  引磬︰亦称“小手磬”。铜质,形如小碗,隆起的顶端有钮,附有木柄,便于执掌。是一种用于佛事的乐器,鸣之以引僧众注意。
  钹︰亦称“铜钹”,圆铜片中间突起成半球形,正中有孔,穿以绸条或布条,手持两片拍打发声,用为法会乐器。
  铃︰一般为球形,有柄与舌,摇动即发声,作法事用的一种乐器。又,悬于堂塔檐下的铃,称为“风铃”或“金铎”。
  扁磬︰用石制成,形似云板,悬于方丈廊外,有客见住持,知客鸣三下。
  云鼓︰击之以报午斋,上画水彩形状,故名云鼓。
  云板︰亦称“大板”,用铁铸成云彩的板,击之以报时辰。
  斋板︰寺院库房前挂的大板,僧人开饭前击之。
  香炉︰烧香用的器皿。有金质的名金香炉,土质的名土香炉,二层的称火舍香炉;以上三种皆供于佛像前。导师和尚所拿的香炉称柄香炉,即有柄的香炉。
  长明灯︰亦称“续明灯”、“无尽灯”,在佛像前置放,昼夜长明不熄,故名长明灯。
  礼盘︰为办法事而设的高座。在须弥坛正面,前面有可放经卷的经几,右面放磬,左面有柄香炉的台子。
  禅板︰僧人坐禅时用的木板,或用作靠身,或用作安手。靠身时用细绳穿小圆孔,缚于绳床背后的横绳上,使板面微斜;安手时则把木板横放在两膝上。
  供具︰有六种︰花、涂香、水、烧香、饭食和灯烛。依次表示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等六度。
  ◎附二︰慧舟《佛教仪式须知》(摘录)
  法器持用仪式(1)上供执事位次 ○引磬  ○铛子  ○侍者 ○木鱼  ○铪子  ○手鼓  ○监院(2)执持法器式 对口引磬,合掌木鱼,照面铛子,平胸铪子,捧月手鼓。(3)持用引磬式{1}执引磬式
  执时,将引磬对口,故名对口引磬。手平胸,左手拿引磬,右手相抱。
  {2}打引磬式
  打时,左手拿,右手击之,或仅用右手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与手掌拿住,并用食指与大指向上勾击。
  (4)持用木鱼式
  {1}执木鱼式
  不敲时,双手扶持,鱼椎在木鱼之外,两食指与两大指挟住,余六指托之。
  {2}打木鱼式
  击时,左手执鱼,右手执椎,执鱼是以大指、食指、中指拿住,执椎亦是以大指、食指、中指执住,鱼椎头与木鱼头相对,两掌相对如合掌式,故名曰合掌鱼子。
  (5)持用铛子式
  {1}执铛子式
  不敲时,铛子与铛椎,一并执在左手,铛椎挟在铛子反面外,右手抱住平胸,铛子齐口。
  {2}打铛子式
  击时,左手执铛,右手执椎,铛子照面,故名照面铛子。执椎是以大指、食指、中指执住击之。
  (6)持用铪子式
  {1}执铪子式
  不敲时,两手执持平胸,以两大指与两食指,压在铪子上面,其余六指托之,置在胸前,故名平胸铪子。
  {2}打铪子式
  敲时,左手托,右手击,上铪边与下铪边相差数分,则敲时音声当较响亮。
  (7)持用手鼓式
  {1}执手鼓式
  不敲时,两手捧持,椎在鼓外,两大指挟在鼓内,两食指与两中指托住,余四指环之,名曰捧月手鼓。
  {2}打手鼓式
  敲时,左手执鼓,右手执椎。执鼓以大指、中指、食指托之,执椎亦是以大指、食指、中指执之,向内击之。
  (8)执手炉顶礼式
  {1}将礼之时,右手执炉柄,左手执炉头,执持平胸;然后,顶礼下去,腰杆徐徐弯下,两腿屈下,令两膝靠着拜垫边,将手炉置于拜垫上。
  {2}顶礼上来,起身立直,将炉一举齐眉。
  (9)执手炉问讯式
  右手执炉柄,左手执炉头,将身鞠下,再起身立直,将炉一举。
  (10)执钵式
  有二种。一在未食时,双手执持钵,两食指与大指压在钵口上,余六指托住钵底。另一在念供养咒时,将钵以两手托住,作莲花形,左手在外,右手在内。
  (11)上香式
  {1}上线香式
  将香穿在食指及中指中间,并用大指将香之一端捺住,执时当胸,举时齐眉。
  {2}上檀香式
  用双手大指、食指执持香之两端,其余三指启开举起,高与眉齐,然后置入香炉。第一根用左手拾起,右手置入香炉;第二根用右手拾起,左手置入香炉;第三根如第一根。
  (12)捧香花盘碟式
  {1}捧香花碟式(礼忏时用之)
  以左手大指、食指、小指分三角托碟,中指、无名指屈入掌中,以右手食指、中指并齐,置在碟边,并以大指将无名指、小指捺住在掌下,举碟时高与眉齐。
  {2}侍者捧香盘式
  迎请法师时,由侍者照式捧盘。行在法师之前,到大殿后将盘放在香几上。次以左右两手大指、食指捧住盘之二角,其余三指执住盘角下端。盘内香炉,高与眉齐。
  [参考资料] (二)小野玄妙《佛教美术概论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