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法堂


  七堂伽蓝之一。即禅刹中演布大法之堂宇。《禅苑清规》卷十云(卍续111‧931上)︰“不立佛殿,唯构法堂者,表佛祖亲受当代为尊也。”盖禅院初未立佛殿,唯建法堂;佛殿建立后,乃于其后方建法堂。也有佛殿兼作法堂之用,不另立法堂者。
  印度古来即建有法堂,如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卷三十四云(大正13‧234b)︰“于当来世是中皆应起立塔寺,造作法堂,安置舍利经法形像,以种种七宝而修供养。”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三十七(大正24‧393b)︰“王作是念,今此珍宝是依法得,非是枉求,我今宜用修造法堂。”又,我国法堂之建立亦由来已久,《六学僧传》卷十七〈隋罗云传〉(卍续133‧730上)︰“上明东寺其法堂十二间,盖道安、昙翼所造。”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四〈慧忠传〉(大正51‧229a)︰“后众请入城,居庄严旧寺,师欲于殿东别创法堂。”据此可知,隋唐以前即存有法堂。及至百丈怀海禅师制禅院规约,乃仿朝制之太极殿之建立,而于法堂内中央设一高台,四方均得仰望;然后世则于其座后设大板屏而已。
  [参考资料] 《禅林象器笺》〈殿堂门〉;新译《华严经》卷五;《历代三宝纪》卷十二;《佛本行集经》卷五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