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法王寺
位在河南登封县嵩山南麓。相传系竺法兰创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(71)。魏明帝青龙年中(233~236)改名为护国寺,西晋‧永康年间(300)增建一寺,称为法华寺。隋‧仁寿年中(601~604)创舍利塔,因此又名舍利寺。唐‧贞观年中(627~649),敕令补修佛像,赐庄园,改名功德寺,开元年中(713~741)改称御容寺。代宗大历年间(766~779),重修增建殿堂楼阁,且更名为文殊师广德法王寺。五代时分成五院,并沿用历代旧称,各称为护国、法华、舍利、功德、御容。北宋初年,五院合并,仁宗庆历年中(1041~1048),增置殿宇,称为嵩山大法王寺,据说当时寺据嵩山之胜,为天下一名刹。
寺至今尚存,现存建筑有大雄宝殿等,系清代时所重建。寺之北面,有一座高达四十余公尺的唐代古塔,塔身为十五层密檐,平面呈方形,外廓呈抛物线形,素称“法王寺塔”。东侧另有三座形制较小的唐宋砖塔。寺西岭上另有一座六角七级的水磨砖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