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法轮(梵dharmacakra,巴dhammacakka)


  意指佛法。又称梵轮,或宝轮。依据印度的传说,佛陀说法,如同转轮圣王治天下时转宝轮降伏众魔,能摧破众生之恶,济度一切众生,因此以车轮为喻而称之为法轮。故佛之说法称为转法轮,而佛最初说法的经典也叫作《初转法轮经》。
 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八二释此法轮,云(大正27‧911b)︰
  “问︰何故名法轮?答︰此轮是法所成,法为自性,故名法轮。如世间轮金等所成,金等为性,名金等轮。此亦如是。(中略)有说此轮能治非法轮,故名法轮。非法轮者,谓布剌拏等六师所转八邪支轮。问︰何故名轮?轮是何义?答︰动转不住义是轮义,舍此趣彼义是轮义,能伏怨敌义是轮义。由斯等义,故名为轮。”
  又谓(大正27‧911c)︰“极寂静故离灾横,故无罪累,故不恼害,故说名为梵。问︰何故名梵轮,答︰以梵世在初可得及具圣道,故名梵轮。(中略)此因梵王劝请而转,故名梵轮。有说,佛是大梵,佛所宣说,分别开示,故名梵轮。”
  此外,执著于我慢、五欲、邪见之三类人,于正法不能信受,故不为转法轮。此称三处不转法轮。因彼等自囿于我慢、五欲、邪见之中犹如居处于高山、淤泥、稠林中,故称三处。
  ◎附︰〈三法轮〉(摘译自《望月佛教大辞典》等)
  三法轮,教判名。指如来的说法(转法轮)有三种。又称三轮。此有二说。
  (一)真谛及玄奘所立︰谓转法轮、照法轮、持法轮。即《华严经疏》卷一载(大正35‧508c)︰“真谛三藏依金光明,立转、照、持三轮之教。”《华严五教章》卷一(大正45‧481a)︰“大唐三藏玄奘法师,依解深密经、金光明经及瑜伽论,立三种教,即三法轮是也。”其中,所谓依《金光明经》,即依该经卷二〈业障灭品〉所言(大正16‧368b)︰“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,转法轮、照法轮、持法轮。”
  (1)转法轮︰指佛最初在鹿野苑三转法轮,说人空法有,破外道凡夫人我的执见,转凡成圣,转惑成智。此属三时教中的初时有教,即四阿含等小乘教。“转法轮”一词原广通于三时,但因总名即别名,所以用于初时。
  (2)照法轮︰指佛为拂去遍计所执的实有,以密意总说一切诸法皆空,照破初时有教。此为第二时空教,即诸部般若等大乘教。
  (3)持法轮︰指佛为遣第二时的空教,以显了意说大乘正理,示非有非空之中道,双持空有。此为第三时中道教。
  又,窥基在《说无垢称经疏》卷一(本),承玄奘之说亦云(大正38‧998c )︰
  “即是金光明经中说转、照、持三种法轮。世尊初说三乘同行四谛有教,名转法轮,以十二行相,独得转名。第二时说大乘独行空理之教,照破有故,名照法轮。第三时说遣所执空,存二性有,三乘之人皆可修持,名持法轮。”
  关于玄奘的三法轮与真谛所立者之差别,依《华严经疏》卷一所述,真谛三藏谓佛在初七年说四谛,名转法轮;七年后说般若,以空照有故,具转、照二轮;三十年后双照空有,持前二者故,具转、照、持三轮。玄奘的三时说亦大同于此,而时节有小异。
  (二)吉藏所立︰即根本法轮、枝末法轮、摄末归本法轮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智度论》卷八、卷二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