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波剌斯国(梵Pārasva)
西亚细亚之大国,相当于今之伊朗。又作波剌私国、波啰悉国、波斯国、波嘶国。其建国约在西元前六世纪中叶,后灭于马其顿,归属于帕提亚(即安息国)。三世纪时复兴。西元642年又为大食所灭。815年复据呼罗珊建国。至1037年又为塞尔柱突厥所灭。其后,先后受花剌子模、蒙古伊儿汗国及帖木儿帝国之统治。至1499年,大食人阿利一派之回教徒始重建波斯索法维(Safavi)王朝,是为现代波斯建国之始。
自汉魏以来,该国与我国屡有来往。后来,我国甚至将波斯作为西方外国之代称。此外,摩尼教、景教、祅教亦经此而东传至我国。至于该国佛教之流传,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二(大正54‧214b)︰“波剌斯及裸国、吐蕃突厥原无佛法。”《往五天竺国传》叙述该国情势,亦云(大正51‧978b)︰“国人爱杀生,事天不识佛法。”据此,该地之佛教似乎微不足观。然依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十一所述,其国境天祠甚多,乃提那跋外道之徒之所宗,又有伽蓝二三,僧徒数百,并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之法;其王宫存有释迦佛之钵。
此外,新疆一带之佛教美术,含有萨珊(Sassanids,波斯国王朝之一)王朝之色彩。德国学者古伦威德尔(Gru|nwedel Albert)亦认为祅教圣典《Avesta》之思想曾混入于密教中,并影响佛教美术之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