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波斯匿王(梵Prasenajit,巴Pasenadi)
佛陀时代中印度舍卫城城主。又作钵逻犀那恃多王、钵啰洗曩喻那王、卑先匿王,意译胜军王、胜光王、和悦王、月光王、明光王。相传生于佛诞日。父为梵授(Brahmadatta,又作摩罗)。王曾游学于呾叉始逻国,长而绍继王位,领有憍萨罗国及迦尸国。国威强盛,与摩揭陀国并列为强国。又,依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二十六所载,如来成道未久,波斯匿王即位,欲娶释种之女,摩诃男乃选婢女充任,王立为第一夫人,生子名毗琉勒。此外,王尝分别将其妹(韦提希夫人)及女儿(胜鬘夫人)嫁与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、阿逾阇国友称王。
王初暴恶无信,后因末利夫人之引导,笃信佛法,为当时佛教之重要外护者之一,其名屡见于初期佛教经典中。关于其年寿,诸经说法不一。《中阿含经》卷五十九〈法庄严经〉云︰“我年八十,世尊亦八十。”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二十六谓王随寿在世,命终之后,毗琉勒为王。然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八及西藏所传等则一反前说,谓太子毗琉勒篡位为王,王于求援途中,难耐饥渴之苦,食萝菔及河水,旋猝病而亡。
[参考资料] 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二十六、卷四十三;《杂阿含经》卷四十二、卷四十六;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七、卷二十六;《五分律》卷二十一;《长阿含》卷六〈小缘经〉;《佛所行赞》卷四〈受祇洹精舍品〉;《法句譬喻经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