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波罗奈国(梵Varaṇasī、Varaṇasī、Varāṇasī、Varaṇasī,巴Baraṇasī)
中印度的古国,在摩揭陀国之西北。即今之瓦拉那西(Varāṇasī)。音译又作婆罗那私、婆罗□写、筏罗□斯、波罗那斯、波罗奈斯、波罗奈写、婆罗□斯、婆罗□、婆罗奈、波罗□、波罗私、婆罗或波罗。意为江绕城。此地因位处瓦拉那(Varaṇā)河与亚西(Asi)河的中间,故得此名。释迦牟尼佛成道后,曾在此地的鹿野苑初转法轮,度憍陈如等五比丘。佛灭后二百余年,阿育王于此处建石柱二座。唐‧玄奘旅印时,此地之佛教已告衰颓,伽蓝仅三十所,僧徒三千余人,学小乘正量部法。国人信外道者多。
此地所产之绵布,称为婆罗□衣,如《中阿含》卷三十二〈优婆离经〉所说(大正1‧632a)︰“如波罗□衣,白净忍受色,捣已则柔软,光色增益好。”
鹿野苑旧地系位于此地东北约三哩之处,今称之为萨尔那特(Sarnath)。据玄奘所述,玄奘旅印时,其地住僧一千五百人,并有作转法轮相的□石佛像。然今已荒废不堪,仅存一古塔。近世学术界在此地进行挖掘,据说已发现大伽蓝的基址及众多遗物。
[参考资料] 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七;《佛所行赞》卷三〈转法轮品〉;《长阿含》卷五〈典尊经〉;《中阿含》卷十二〈鞞婆陵耆经〉;《高僧法显传》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八三;《大楼炭经》卷六;《起世经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