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洪遵(530~608)


  隋代律学僧。相州(河南彰德府安阳县治)人。俗姓时。八岁出家,受具足戒后,自谓出家之基址,唯在戒律,乃游各地。尝在少林寺云公门下专学律部,傍探华严、大论。当时邺下的道晖盛弘《四分律》,但门庭严峻,叩击不易,而洪遵独能入室,臻其堂奥。晖爱其才识过人,乃命其覆讲。洪遵神辩洪亮,众皆钦仰。其后修习大论、毗昙与禅林之调顺法,达十年之久,后又再习律业,从学者不下千人。曾平息青齐二州诸众的论诤,时称“断事沙门”。
  承光元年(577),北周灭北齐。师隐于白鹿岩。隋‧开皇七年(587)奉敕住大兴善寺。十一年,为十大德沙门之一,并参与梵僧阇那崛多的译场。十六年,受“讲律众主”之封号,在崇敬寺讲《四分律》,令从来仅重视《僧祇律》的关内律学为之一变。此外,又宣讲《法华经》。仁寿二年(602)奉文帝之命护送佛舍利至卫州福聚寺及博州,并在该处建塔。大业四年于大兴善寺示寂,世寿七十九。著有《四分律大纯钞》五卷。门下有洪渊,法孙有相部宗祖法砺。
  [参考资料] 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一;《历代三宝纪》卷十二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七;《义楚六帖》卷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