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浴佛


  浴佛的起源,是因悉达多太子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降生时,九龙(亦说二龙)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来。在古代,它已成为佛教故事中一个重要的题材。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婆提近代出土的佛传雕刻,都有这样情景的构图。据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卷一的记载,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,一日出游蓝毗尼园,行至无忧树下,诞生了悉达多太子。难陀和伏波难陀龙王吐清净水,灌太子身。因此,后世佛教徒纪念佛陀诞生的仪式,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净地设灌佛盘,在盘中的莲台上安置着一手指天、一手指地的释迦太子金像,然后灌以香水,以表示庆祝和供养,就叫做“浴佛”或“灌佛”。这一天是佛教四众信徒的欢喜节日。这种庆典,即为浴佛会。又称浴佛节、灌佛会或佛诞会等。
  浴佛的仪式开始于印度,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。佛教以外,婆罗门教早有一种浴像的风俗,起源于印度人使精神清洁的思想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一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︰舍卫城波斯匿王的女儿无垢施,于二月八日和五百婆罗门一道,持满瓶水,出至城外,欲洗浴天像。这时许多婆罗门见诸比丘在门外立,认为不吉祥,其中一个长者要求无垢施回到城内,但遭到她的拒绝。于是展开辩论,无垢施终于感化了五百婆罗门皈依了佛陀。可知浴佛来源于古印度的社会风俗。
  唐‧义净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四〈灌沐尊仪章〉说(大正54‧226b)︰
  “大师虽灭,形像尚存,翘心如在,理应遵敬。或可香花每设,能生清净之心;或可灌沐恒为,足荡昏沉之业。(中略)但西国诸寺,灌沐尊仪,每于禺中之时,授事便鸣楗稚,寺庭张施宝盖,殿侧罗列香瓶。卷、银、铜、石之像,置以铜、金、木、石盘内。令诸妓女奏其音乐,涂以磨香,灌以香水,以净白□而揩拭之,然后安置殿中,布诸花彩。此乃寺众之仪。(中略)至于铜像无问大小,须细灰砖末揩拭光明,清水灌之,澄华若镜。大者月半、月尽合众共为;小者随己所能每须洗沐。斯则所费虽少,而福利尤多。其浴像之水,举以两指沥自顶上,斯谓吉祥之水。”
  义净所译的《浴佛功德经》也只说日日澡沐尊仪,可以获大利益,并未说专在佛生日举行。所以赞宁于《僧史略》卷上〈浴佛〉条说(大正54‧237a)︰“然彼日日灌洗,则非生日之意。疑五竺多热,僧既频浴,佛亦勤灌耳。东夏尚腊八,或二月、四月八日,乃是为佛生日也。”
  随着佛教的输入,浴佛的仪式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了。《三国志》卷四十九〈刘繇传〉附记笮融事迹说︰“笮融初聚众数百,往依徐州牧陶谦。谦使督广陵、彭城漕运。(中略)乃大起浮屠祠。(中略)每浴佛,多设酒饭,布席于路,经数十里,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,费以巨亿计。”这样大规模的佛教仪式,大概就是中国“浴佛会”的滥觞。
  后来这种浴佛的仪式逐渐流行于朝廷和仕宧之间,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,各地普遍流行。后赵的国主石勒(319~332),为他儿子祈福,曾举行过浴佛。《高僧传》卷十〈佛图澄传〉说(大正50‧384b)︰“勒诸稚子,多在佛寺中养之。每至四月八日,勒躬自诣寺灌佛,为儿发愿。”《佛祖统纪》卷三十六宋孝武帝大明六年(462)条说(大正49‧346a)︰“四月八日,帝于内殿灌佛斋僧。”又《宋书》卷四十七〈刘敬宣传〉说︰“四月八日,敬宣见众人灌佛,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,因悲泣不自胜。”可见在西元五世纪以前,浴佛仪式已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相当流行了。
  中国浴佛的日期,古来有几种不同的记载。一是二月八日,一是四月八日,还有一种是十二月八日,佛陀的诞生、出家、成道和涅槃,在印度南、北传的佛传里虽都明记其月日,但各记载不一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六、卷八,曾述上座部和诸部所传的不同。据上座部传,佛降胎在吃嗢罗额沙荼月之三十日,相当中国五月十五日;诞生、出家、成道都在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,相当中国三月十五日,诸部所传降胎同于额沙荼月的后半八日,相当中国五月八日;其他诞生等同于吠舍佉月的后半八日,相当中国三月八日。南传佛诞则在逝瑟吒月后半八日(南传《本生经》觉音序言),相当中国四月八日。印度历法以黑月(从月既望到月晦)为前半月,白月(从月朔到望)为后半月。所谓“月盈至满,谓之白分;月亏至晦,谓之黑分。黑分或十四日、十五日,月有大小故也。黑前白后,合为一月”(《西域记》卷二)。其月之下弦(当下半月之八日)在中国阴历次月之上弦。中国汉译佛经记载二月或四月,大抵辰以印度的某月当中国之月,又随译经时代历法之差而传为二月或四月的。吠舍佉月后半八日,本相当于中国阳历三月初八;而译者则理解为二月上弦,因传为二月八日。后来从南传的三月后半八日换算为四月八日,于是佛诞四月八日之说就一般通用了。
  从历史的记载看来,后汉时笮融的浴佛日期未见明记;北朝多于四月八日浴佛。自梁经唐至于辽初,大抵遵用二月八日。宋代北方改用腊八,南方则用四月八日。后赵的石勒及刘宋孝武帝、刘敬宣等于四月八日浴佛,已如上述。梁时《荆楚岁时记》以二月八日为佛诞。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二〈唐释玄琬传〉说(大正50‧61 6a)︰“以二月八日大圣诞沐之晨,追惟旧绪,敬崇浴具。每年此旦,开讲设斋,通召四众。”《辽史》卷五十三〈礼志〉记载,辽时以二月八日为悉达太子生辰。至宋代浴佛仪式多在十二月八日举行。宋‧赞宁《僧史略》卷上〈佛诞生年代〉条说(大正54‧236a)︰“今东京以腊月八日浴佛,言佛生日。”赞宁以为腊八恐怕是印度的节日,或者是用《多论》(《萨婆多毗尼毗婆沙》)的二月八日,腊月即是周的二月。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三引《北山录》云(大正54‧1101c)︰“周之二月,今十二月也。而大圣在乎周年,故得以十一月言正。”但也有明指腊八为释迦成道之日而浴佛的。如宋‧丹霞子淳腊八上堂说(卍续124‧487下)︰“屈指欣逢腊月八,释迦成道是斯辰,二千年后追先事,重把香汤浴佛身。”(《丹霞子淳禅师语录》)又宋‧祝穆《事文类聚》说︰“皇朝东京十二月初八日,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,并造七宝五味粥,谓之腊八粥。”这是浴佛会和腊八粥相结合的记载,但江南一般多在四月八日浴佛。《岁时杂记》说︰
  “诸经说佛生日不同,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。(中略)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。今但南方皆用此日,北人专用腊月八日,近岁因圆照禅师(1020~1099)来慧林(禅院),始用此日行摩诃刹头经法;自是稍稍遵(之)。(中略)其后宋都开封诸寺,多采用四月八日浴佛。”
  《东京梦华录》卷八说︰“四月八日佛生日,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,煎香药糖水相遗,名曰浴佛水。”元代的《幻住庵清规》及《敕修百丈清规》均制定四月八日为释迦如来诞辰,其后南北浴佛的日期就完全一致了。
  关于浴像的方法,宝思惟译的《浴像功德经》所说最为清楚(大正16‧799b)︰
  “若欲沐像,应以牛头旃檀、紫檀、多摩罗香、甘松、芎藭、白檀、□金、龙脑、沉香、麝香、丁香,以如是等种种妙香,随所得者以为汤水,置净器中。先作方坛,敷妙床座,于上置佛。以诸香水次第浴之。用诸香水周遍讫已;复以净水于上淋洗。其浴像者,各取少许洗像之水置自头上,烧种种香以为供养。初于像上下水之时,应诵以偈︰我今灌沐诸如来,净智功德庄严聚;五浊众生令离垢,愿证如来净法身。”
  中国丛林的浴佛,多依元代《敕修百丈清规》(1336年修)所定的仪式。但比《敕修百丈清规》更早十九年的《幻住庵清规》(中峰明本1317年作)已经有所规定了。《敕修百丈清规》卷二〈报本章〉的佛降诞条,具体地规定浴佛的仪式说(大正48‧1115c)︰
  “至日,库司严设花亭,中置佛降生像,于香汤盆内,安二小杓。佛前敷陈供养毕,住持上堂祝香云︰佛诞令辰,某寺住持(中略)虔爇宝香,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,上酬慈荫。所冀法界众生,念念诸佛出现于世。(中略)次说法竟,白云︰下座。领众同到殿上。向佛排立定,住持上香三拜(中略)。维那白佛云︰一月在天,影涵众水;一佛出世,各坐一华。白毫舒而三界明,甘露洒而四生润。宣疏毕,举唱浴佛偈。”(偈见如上《浴像功德经》)。
  一面反覆地唱偈言,一面让僧众进行浴佛。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,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。
  明代的风俗大抵是继承宋代的。据田汝成《熙朝乐事》记明代的风俗说︰“四月八日,俗传为释迦佛生辰。僧尼各建龙华会,以盆坐铜像,浸以糖水,覆以花亭。”这种风俗到清代并无多大改变。按照《敕修百丈清规》,禅林在佛诞浴佛这一天,还有煎“香汤”和造“黑饭”供众的习惯。《清规》卷四〈两序章〉的知殿条(大正48‧1131c)︰“佛诞日浴佛,煎汤供大众。”卷七〈节腊章〉的月分须知条(大正48‧1155a)︰“四月(中略)初八日,佛诞浴佛,库司预造黑饭,方丈请大众夏前点心。”但是这种遗规后来虽已不通行了,而以四月八日为佛诞,举行浴佛仪式,则至今不替。(林子青)
  日本之浴佛,最早于推古天皇十四年(606)在元兴寺举行。平安时代以后,各宗寺院盛行浴佛,浴佛除成为宫廷庆典之外,也遍及于贵族、平民之间。以甘茶浴佛之风与黄檗宗同时传入,并广传于江户时代。至今浴佛仍为日本佛教之特别庆典。浴佛日又称为“花祭”。
  [参考资料] 《普曜经》卷二;《修行本起经》卷上;《瑞应本起经》卷上;《异出菩萨本起经》;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卷一;《佛本行集经》卷七;《佛所行赞》卷一;《佛本行经》卷一;《方广大庄严经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