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海印寺


  朝鲜古刹。与通度寺、松广寺并称为朝鲜三大名刹。位于庆尚南道陕川郡的伽耶山(一名牛头山),系新罗第三十九主哀庄王于西元802年所创建。高丽‧高宗二十三年至三十八年间(1236~1251),所敕令雕刻的大藏经,其板片即收藏于此寺。此即《高丽藏》再雕本。李朝太祖元年(1393),太祖重筑此寺中的古塔。世祖三年(1458),亦补修藏经阁。及世祖薨,贞熹王后更欲重建而未果。成宗十九年(1488)仁粹王大妃继其遗志,大力增修伽蓝。
  肃宗二十一年(1695)以后,至李太王十一年(1874)间,前后共遭逢七次火灾,新罗、高丽时代之遗物悉归为乌有。昔日大雄宝殿、讲堂、会堂,与数百殿堂僧舍的庞大规模,如今已缩小甚多。
  现今伽蓝多为李太王(1864~1895)初年的建筑,分布在巍峨苍郁的峰峦林木间。红霞门位置最南,经过凤凰门、解脱门,便到达九光楼。北侧有三重石塔,左右则设僧房。登石阶而上,正面有大寂光殿,即是主殿。西有冥府堂、祖师殿、解行堂,东有僧坊。寂光殿北面,再跻石□可见四脚门。此门内外悬挂题为“藏经阁”及“慈眼堂”的匾额。内有宝藏二种,南称修多罗藏,北名法宝殿。为《高丽藏》板片所藏之处。此外另有红箭门、擎天门、拱极门等,堂舍颇多。
  ◎附︰《朝鲜寺刹史料》〈庆尚南道之部〉(摘录)
  大抵人之起废,必有其所;地之盛衰,亦关时数。详夫伽耶山(一名牛头)海印寺者,海东之名刹也。昔梁朝宝志公临终以《踏山记》嘱门徒曰︰“吾没后有高丽二僧求法而来,以此记付之”。后,果有顺应、理贞两大士入中国求法。志公门徒见之,以《踏山记》付之,并说临终时语。应、贞闻而问法师葬处,而往寻之。云人有古今,法无前后,七日七夜,入定请法。墓门自开,志公出为之说法,以衣钵传之,又赠蟒皮鞋(衣钵与鞋至今传为宝)。仍嘱曰︰“汝国牛头山西,有佛法大兴处,汝等还国,可创立别裨补大伽蓝海印寺。”言讫还入。
  二师还国,到牛头山,自东北逾岭而西,遇猎人,问曰︰“汝等因猎,遍阅此山,有可以创寺地否?”猎人答曰︰“此去小下,有一水泊处(今毗卢殿是也),多有铁瓦(今毗卢屋上所覆铁瓦是也),宜往观之。”二师到水泊处,见之甚□其意。籍草而坐,入定,顶门放光,紫气冲天。
  时新罗第三十九王,哀庄大王王后患发背,良医无效,王大患之,遣使臣分往诸方,冀得硕德异僧,倘蒙扶救也。中使于路上,望见紫气,疑其有异人。到山下披榛入洞,至数十里许,溪深峡束行不能前(今致远书其诗曰︰狂奔叠石吼重峦,人语难闻咫尺间,常恐是非声到耳,故杀流水尽笼山)。徘徊久之,忽见一狐,缘岩而去。中使心异之,随之而后,及见二师入定,光从顶门出,敬信礼拜,因请邀还王宫。二师不许,中使乃以王后发背之患告之。师授以五色线,曰︰“宫前有何物?”答曰︰“有梨树。”师曰︰“持此线,一头系于梨树,一头接于疮口,即无患。”其使还,报于王。王依言试之,梨枯患差。王感之敬之,使国人创立兹寺焉。时哀庄三年壬午,即唐‧贞元十八年也。大王亲幸于兹寺,纳田二千五百结庆赞,毕后还国。道言令玄拒题此寺云︰时演华严大士家,一说伽耶三灾不到处,而有王侯之地(指杀捕亭)也。
  勾高丽时,有一措大,死至帝释宫。帝释唤盖金来,其服饰皆髑髅,即无常大鬼也。帝释曰︰“勾高丽多行不义,汝往征艾。”顾谓措大曰︰“盖金去则汝国必尽灰烬,唯伽耶三灾不到之地,汝可往彼避之。”措大还生,移居于此。后有盖苏文之难。苏文即盖金也。措大果免其难焉。古圣所谓三灾不到之地明矣。
  新罗末,僧统希朗住持此寺,得华严神众三昧时,我太祖与百济王子月光战。月光保美祟山,食足兵强,其敌如神。太祖力不能制,入于海印寺,师事朗公。师遣勇敌大军助之,月光见金甲满空,知其神兵惧而乃降。太祖由是敬重,奉事纳田加五百结,重新其旧。山形绝于天下,地德只于海东,真可谓精修之地。(下略)
  [参考资料] 《伽耶山海印寺古迹》;《海印寺重修记》;《海印寺火迹》;《三国史记》卷十;《东国通鉴》卷十;《择里集》;《东国舆地胜览》卷三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