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涂灰外道(梵Bhasman)
古代印度十六外道之一。又作灰涂外道,或兽主外道(Pāśupata)、牛主外道。即遍身涂灰,以苦行祈求升天,崇拜大自在天(Maheśvara)的外道。
此外道以大自在天为万物的创造神,全身涂灰,饮糠汁沸汤,持牛、狗、鸡、雉等戒,杀羊祭祀大自在天,执此为解脱之因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六〈梵行品〉云(大正12‧462a)︰“不食盐肉五种牛味,常所饮服糠汁沸汤,受持牛戒狗鸡雉戒,以灰涂身,长发为相。以羊祠时,先咒后杀,四月事火,七日服风,百千亿花供养诸天,诸所欲愿,因此成就。”
又,《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卷十三云(大正36‧102a)︰“或谓自在梵天等生者,此有三计,一即涂灰外道并诸婆罗门,共计自在天是万物之因。”
自在天又名兽主(Paśupati),此外道学彼天之法,故又称兽主外道或牛主外道。《俱舍论光记》卷九释之云(大正41‧172c)︰“播输钵多外道,此云牛主。主谓天主,摩醯首罗天乘牛而行,故名牛主。此外道学彼天法,从彼为名,故名牛主。此外道受持顶上持一髻子、身体涂灰。”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一(本)云(大正43‧245a)︰“作诸事业,显我胜用能为作者,此即兽主,遍出等计,谓有外道,名播输钵多,翻为兽主。如一瞿声,别目于牛,通名于兽,但言牛主未善方言,非但与牛而为主故。”
[参考资料] 《经律异相》卷三十九;《俱舍论宝疏》卷九;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四;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一;《玄应音义》卷二十三;《华严经疏钞玄谈》卷八;《大日经疏指心钞》卷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