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涌泉寺
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。此地原为一积水潭,五代梁‧开平二年(908),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,请名僧神晏来居。宋真宗咸平二年(999)赐额“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”,明‧永乐五年(1407)改称鼓山涌泉寺。嘉靖二十一年(1542)毁于火,天启七年(1627)重建。今寺门上的匾额“涌泉寺”为清圣祖所题。近代名僧妙莲、虚云、圆瑛等人均尝先后住持此寺。
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钟鼓楼、白云堂、明月楼、圣箭堂、藏经殿、回龙阁等,均为清代及近代所重建。天王殿前有千佛陶塔一对,东塔名为“庄严劫千佛宝塔”,西塔名为“贤劫千佛宝塔”。陶塔烧造于北宋‧元丰五年(1082),原在福州市南台岛龙瑞寺内,1972年始移至此寺。塔为仿木构八角形楼阁式,计九层,高六点八三公尺,自下而上宽度逐层缩小,系分层烧造,然后拼合而成。塔壁共贴塑佛像一千余尊,檐角下悬有铃铎,塔顶压宝葫芦,塔座塑有狮子、力士及各种花卉图案,并有题记,记烧造时间以及施舍者与工匠姓名。
本寺在明、清两代是一所出版佛学著作的寺院。现今,寺内仍保存有佛经、佛像的雕板近万块。此外,还收藏有自唐以来的陶瓷器,明、清时代的书画、小铜佛及法器,泰国的铜钟及印度、缅甸等国的贝叶经等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