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清世宗(1678~1735)
清朝第三代皇帝。即雍正帝。姓爱新觉罗,名胤祯,自号圆明居士。为清圣祖玄烨之第四子。在位十四年间,文治、武功颇盛,使清朝进入鼎盛时期。
帝少年时即喜阅佛典,常与僧侣交往。即帝位后,曾与当时的名僧大德及亲王大臣谈禅说佛,集成所谓《当今法会》一书,并撰《拣魔辨异录》《御选语录》等书。又倡儒、道、释三教合一,佛教诸宗合一,禅宗诸家合一,并效法明代莲池大师,鼓吹持名念佛的净土宗。凡此诸事,对近世佛教影响甚大。此外,在雍正十三年(1735),帝特开藏经馆,进行雕刻大藏经的工作,然未成即驾崩,后由高宗续成,此即《龙藏》。
◎附︰石峻(等)编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第三卷第三册(摘录)
胤祯登帝位后,在佛教方面有以下三件事值得一提。一是亲撰了一部《拣魔辨异录》,此书表面上是评论明末清初临济宗内部天童圆悟,与其弟子三峰汉月法藏(以及法藏弟子弘忍)两系之间的争论。胤祯以帝皇之权威,公开站在圆悟一方,直斥法藏与弘忍的理论为魔说,并下令削去其所传的所有支派,永远革除于“祖庭”之外,将他们的著作尽行毁版。其实,在这场所谓维护“诸佛法眼”、“众生慧命”争论的背后,有着隐深的政治原因。这就是在法藏系下,多有明末遗民逃禅者,他们多怀故国之思,多有忠义之士,这就不能不遭到清统治者的注目,必欲尽除之而后安也。
其二是,在雍正十一年间,胤祯亲自编选了一部禅宗语录,题名为《御选语录》,共十九卷。其中以选录历代禅宗名师语录为主,同时也特别表彰明代云栖大师袾宏的净土法门。在每选成一篇后,胤祯即亲撰序言一篇,计有二十余篇。在这些序言中,反映了胤祯对佛教的一些基本看法。如在禅宗方面,他强调五家宗旨,同是曹溪一脉;在禅教方面,则强调宗教合一,特别是禅净无二;进而在儒佛道三教关系上,他认为︰“三教之异用而同体”,倡导三教一致,“并行不悖”。
其三,在雍正十三年,他特开藏经馆,进行再次雕刻大藏经的工作,但半年后他就去世了。乾隆帝弘历继位后,继续了这一事业,并于乾隆三年(1738)完成。此藏经是在明《北藏》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,计收一六七二部、七二四七卷,史称《龙藏》,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官刻佛教大藏经。
[参考资料] 郭朋《明清佛教》第三章;蒋维乔《中国佛教史》卷四;忽滑谷快天《禅学思想史》下卷第六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