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清凉寺
(一)位于山西省五台山︰北魏孝文帝(471~499)创建。开成五年(840)五月,日僧圆仁入山参礼,其《入唐求法巡礼记》卷三载,本寺位于金阁寺西方五里处。因五台山又号清凉山,山中所造诸寺,以此寺为最早,故号清凉寺。又,唐‧澄观(738~839)曾于此寺讲《华严经》,故澄观又称清凉大师。
(二)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石头山(清凉山)上︰五代十国时(902~937)徐温在此创建兴教寺。南唐‧升元初(938年前后)改名清凉道场。相传为李氏避暑宫,李后主(李煜)常留宿宫中。北宋‧太平兴国五年(980)移幕府山清凉广惠寺于此。南宋‧淳祐十二年(1252)在山上建翠微亭。明初始改今名。
寺建成后,休复(?~943)、文益(885~958)、泰钦(?~974)、文遂(生卒年不详)等均曾来住。原寺建筑已废,现仅存清末所建的佛殿以及南唐‧保大三年(945)义井一口。附近有扫叶楼、乌龙潭、驻马坡等古迹。
(三)位于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内︰明‧万历年间(1573~1620)汉月法藏开创。旧名三峰禅院。清‧顺治十年(1653),蒙赐斋田五顷二十二亩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,赐额“三峰清凉寺”。寺内有山门、内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殿、寂照殿等建筑,并有中峰禅院、白雀禅寺、智林禅寺等附寺。又,继法藏之后,来寺驻锡者有梵伊弘致、顶目弘彻、大树弘证、千华济裕、豁堂正岩、匡瀑戒青、中兴济范、檗庵正志、僧鉴晓青、硕揆原志等人。
(四)位于台湾省台中县太平乡︰西元1983年煮云创建。系一净土道场。其建筑依据九品莲华之原理,以品字形布局,仿明代寺院古风,兴建无量光殿、文殊殿、普贤殿、大悲殿、地藏殿等。并创建净土专宗佛学院,每年举办精进佛七等。
[参考资料] (一)《古清凉传》;《广清凉传》;《续清凉传》。(二)《大明一统志》卷六;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五十二;《金陵梵刹志》(二)卷十九。(三)《三峰寺志》;《清凉山寺志》。(四)《台湾佛教名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