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清水寺


  日本北法相宗的本山。京都之观光胜地。位于京都市东山区清水。别称北观音寺,为西国三十三所之第十六番札所。山号音羽山。延历十七年(798),参上田村麻吕创建,迎请延镇为开山。二十四年,大兴堂舍,成为桓武天皇勒愿寺。其后,由于隶属兴福寺之故,屡与祇园感神院(为延历寺所管辖)发生纷争,堂舍多遭破坏。源平之乱后,逐渐衰退。建久年间(1190~1199)再兴。室町时代,足利氏捐献寺领,营建诸堂。宽永十年(1633),德川家康重建,即今之堂宇。其中,本堂列为国宝,其前为俗称“清水舞台”之依悬崖而造之建筑。又,堂内挂有三幅渡海船图(二幅末吉船图,一幅角仓船图)。此外,境内庭园亦为京都之著名胜景。
  [参考资料] 《清水寺缘起》;《雍州府志》卷四;《山城名胜志》卷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