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源信(942~1017)
日本天台宗僧。大和(奈良县)人,俗姓卜部,父为卜部正亲。幼年失怙,遵父遗命出家,登比睿山,师事良源。得度受戒后,隐栖于横川惠心院,专心著述。世称惠心僧都、横川僧都。天元元年(987),著《因明论疏四相违略注释》三卷,后托宋人杨仁绍将此书赠与慈恩寺弘道门下。宽和元年(985),完成《往生要集》一书。翌年,托宋人周文德携《往生要集》与良源《观音赞》以赠天台山国清寺。正历年间(990~994),创立灵山院,安置横川华台院丈六弥陀三尊。长保五年(1003),书天台宗疑问二十七条,嘱其弟子寂照入宋时,请宋僧四明知礼解疑;知礼颇赞叹其造诣之深,曾作答释寄还。后被补为“内供奉”十禅师之一,亦被尊为日本净土真宗第六祖。宽仁元年示寂,世寿七十六。
师才华洋溢,著述颇多,除上列者外,另有《大乘对俱舍抄》《观心略要集》《一乘要决》等书,总计七十余部一五0卷。其门流称为惠心流,主张从果向因的本觉法门,对后世净土信仰影响颇钜。又,相传日本净土艺术典籍之中,有师所作“弥陀来迎图”等作品。
◎附︰村上专精着‧杨曾文译《日本佛教史纲》第二期第十七章(摘录)
慈慧僧正门徒中,深解密教旨义的尚有性空上人,通达显教旨义的尚有安海大德,然而唯独源信、觉运两位僧都门派繁盛,所谓慧、檀两派教义的差别,正是由此产生的。有人说︰“慧心院源信、檀那院觉运二人同是一师之徒,如说当时教义已有二派的差别存在,是不足信的。这或许是后世争相传扬他们的名声,假托于二师而编的。”但事实未必如此。
源信僧都,俗姓卜部氏,少年登睿山师事慈慧僧正,才智超众,显、密二教无不精通,对于五种法师(指受持、读、诵、解说、书写)、四种三昧都有很深的造诣。源信住慧心院教授门徒,厌弃世上荣华而深居院内从事著述。他又最向往西方净土,编著《往生要集》三卷。此书依照念佛这一门,编集了经论的重要文篇,以表达厌离秽土,欣求净土的旨义,阐明“往生极乐之教行,浊世末代之目足”的道理。其他著作约有七十余部,一百五十卷。其中《一乘要决》,说明生成佛之义,驳斥定性无性的偏执,详细阐明了一乘是真实之理,而五乘是方便之说。宽和二年(986),托便船把《往生要集》送往宋朝。台州商人周文德收到后把此书送到天台山国清寺,寺僧盛赞源信的功德。以后,当他的弟子寂照(圆通大师)要渡海入宋的时候,他提出关于天台宗教义的二十七个疑点,让他转请四明山的知礼解疑。知礼感叹他研习精深,并作了答释。但源信得到这些答释的时候,认为许多地方不合自己的意思。后世传说,这只是源信僧都故意试问一下外国学匠而已。
[参考资料] 《首楞严院源信僧都传》;《惠心院源信僧都行实》;《本朝法华验记》卷下;《二十五三昧结缘过去帐》;《惠心僧都全集》;宫本正尊编《佛教の根本真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