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灯明(梵dīpa,巴dīpa,藏mar-me)
指灯火之明。又称灯。亦指供奉于佛前的灯火,有油火、蜡烛火等类。与香华均被广用为供养尊仪之资具。又可分二种︰其一为仅用于礼拜、诵经时始点燃者,其二为不分昼夜恒常点燃的长明灯(又称常明灯,或无尽灯)。《四分律》卷五十、《摩诃僧祇律》卷三十五等处,曾述及佛制灯之装置及燃灯之法。
经典中,以燃灯于佛塔、佛像及经卷等之前有大功德。据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十八所述,灯光如来于过去世为长老比丘时,以烛火麻油日日供养宝藏如来,因而得成佛之授记。《悲华经》卷二记载,无诤念王于宝藏如来及大众前燃百千无量亿那由他灯,且于自己头顶戴一灯,肩荷二灯,左右手中执持四灯,二膝及两足趺上亦置一灯,终夜供养如来。《菩萨本行经》卷上有载,阇那谢梨王为闻法,于身上燃千灯,以求无上正真之道。
又,《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》谓灯明奉施有十种功德︰(1)照世如灯,(2)随所生处肉眼不坏,(3)得天眼,(4)于善恶法得善智慧,(5)除灭大闇,(6)得智慧之明,(7)流转世间但常不在黑闇之处,(8)具大福报,(9)命终生天,(10)速证涅槃。《施灯功德经》记载,于佛灭后塔寺燃一灯乃至多灯,可于现世得三种净心,命终时得不忘失善法等三种明,死而得生三十三天等。古来在中国、日本等地,于佛堂或佛坛等必点灯明,后更为供养而于法会点燃众灯,形成千灯会或万灯会。
灯由于燃料之不同,而有种种名称。如《法华经》卷七〈陀罗尼品〉,列举酥灯、油灯、诸香油灯、苏摩那华油灯、瞻卜华油灯、婆师迦华油灯、优钵罗华油灯七种。旧译《华严经》卷十六,举出酥灯、油灯、宝灯、摩尼灯、漆灯、火灯、沉水香灯、旃檀香灯、一切香王灯、无量色光焰灯十种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出脂、膏、苏、油、膝、蜡、明珠七种。
又,经中将法或智慧等喻为灯之用例亦多,故有法灯等称呼。新译《华严经》卷七十七〈入法界品〉载,善财燃法灯,以信为炷,慈悲为油,念器、功德为光,灭除三毒之暗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二十一云(大正12‧492a)︰“烦恼闇故众生不见大智,如来以善方便燃智慧灯,令诸菩萨得见涅槃常乐我净。”至后世,称法脉为法灯,传法脉称为传灯,续法脉称为续法灯,法脉永久不绝称为无尽灯。
[参考资料] 《法华经》卷六〈药王菩萨本事品〉;旧译《华严经》卷十五、卷五十八、卷五十九;新译《华严经》卷二十四、卷二十五、卷七十七;《贤愚经》卷三〈贪女难陀品〉;《灯指因缘经》;《大宝积经》卷一一二〈普明菩萨会〉;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十三;《法苑珠林》卷三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