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玄应
唐代僧。生卒年、姓氏、籍贯均不详。为通晓唐梵异言,识古今奇字之学僧。贞观十九年(645),玄奘自印度归来,成立译场。时,有二十余位名僧相助,师亦位列其中,任“正字大德”一职。贞观末年,受敕撰《一切经音义》二十五卷。世称《玄应音义》。然叙缀才了,未及覆疏,即寂。智升叹云(大正55‧562a)︰“昔高齐沙门释道慧,为一切经音,依字直反曾无追顾,致失教义,寔迷匡俗。(玄)应所作者全异恒伦,征核本据,务存实录,即万代之师宗,亦当朝之难偶也。”后世研习音义者,莫不以师之此着为准,可谓斯学之泰斗。
师除著有《玄应音义》外,另撰有《摄大乘论疏》十卷、《辩中边论疏》《因明入正理论疏》三卷、《大般若经音义》三卷等书,惜皆已佚失不传。
[参考资料] 《续高僧传》卷八;《大唐内典录》卷五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八;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》卷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