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玄畅(416~484)


  魏晋时僧。河西金城(陕西南郑)人,俗姓赵。幼时,家门为胡虏所灭,遂往凉州出家。初名慧智,后至平城(大同)师事玄高,改称今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五年(444),武帝采信司徒崔浩及道士寇谦之进言,大举废佛。玄高、慧崇等人因而被捕。师脱困逃离平城。而于翌年抵达扬州。宋文帝颇尊崇之,请任太子之师。然师坚辞不就。未几,迁居荆州长沙寺。时,西域沙门功德直译《菩萨念佛三昧经》六卷、《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》一卷。师为之刊正文义,辞旨婉密。
  刘宋(421~479)末年,移住成都大石寺。自画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。升明三年(479)西游。见岷山郡北广阳县界有齐后山,欲终老于此,乃入山结庵。而于同年建立齐兴寺。齐高帝、吐谷浑主皆曾遣使迎请之,然均未如愿。及萧齐武帝即位,司徒文宣王启请迎师至京师,文惠太子亦遣使迎请之,师遂泛舟东下。中途罹疾,止于灵根寺。永明二年示寂,世寿六十九。
  师究明经律,深入禅要。占记吉凶无不灵验。于诸子之学亦多有涉猎。尝概叹《华严经》部帙浩瀚、旨义深远而未有义释,遂殚精竭思为此经作疏释。首开为《华严经》撰疏之风气。师又精通三论,为学者所宗。著书有《诃梨跋摩传》一篇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一;《高僧传》卷八;《历代三宝纪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