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玄赜
唐代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太原祁县(山西汾阳)人,俗姓王。贞观十九年(645),玄奘自印度归来,于弘福寺成立译场,师亦参与翻译之业。贞观二十年,玄奘译出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时,师任笔受之职。又于玄奘译《大菩萨藏经》二十卷时,与行友共任缀辑。此外,依《瑜伽师地论》后序所载,师为该书证文。
咸亨元年(670)至双峰山,亲炙五祖弘忍。咸亨五年,奉弘忍之命,运天然方石起塔。迄至弘忍示寂,均随侍其侧。另据《关中创立戒坛图经》〈戒坛受时仪轨第九〉所列,道宣在干封二年(667)二月八日设立戒坛。当时受具戒者二十七人中有荆州无量寺玄赜之名。依此,可知玄赜在成为弘忍弟子之前,曾先师事道宣。
其后,住安州寿山时,曾感得五色舍利。久视元年(700),以学行兼备,蒙则天武后召见。景龙二年(708),奉勒至京师,中宗以师礼待之。后于东都弘扬禅法。著有《楞伽人法志》,然已佚失。其弟子净觉据该书而作《楞伽师资记》,此书后自敦煌出土,为研究禅宗史的珍贵资料。
02[参考资料] 《续高僧传》卷四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八;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四;宇井伯寿《禅宗史研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