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玉函山石窟
隋、唐时代的石窟寺院。位于山东济南近郊。又称佛峪寺、兴龙山。西侧的佛峪山腹的石灰岩悬崖刻有九十余尊佛像。其中,西北部的阿弥陀佛及弥勒菩萨刻于唐‧乾元二年(759)及开成二年(837)。其余如释迦、阿弥陀、弥勒等佛菩萨像则为隋‧开皇年间(581~600)所造。此石窟为一佛龛式窟洞。第一层有五个小龛,皆为三尊形式。第二层有小佛二十七尊。第三层,大小佛菩萨掺杂。第四层有十七尊。第五层亦有三尊形式的佛像。佛像的光背装饰有蔓草花纹。佛龛中则有斗拱等装饰。
济南近郊除此窟之外,另有黄石崖、历山、佛惠山、千佛山等石窟。此中,黄石崖规模颇大,年代亦远,属北魏时期所凿,系由官方、僧侣等协力造成。而玉函山、千佛山、龙洞等则为隋唐时所造,乃庶民信徒及僧侣合力建造而成;故造形样式简朴,地方色彩浓厚。
[参考资料] 关野贞、常盘大定《支那佛教史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