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王玄策
唐代出使印度的使节。籍贯、生卒年均不详。
贞观十五年(641),北印度摩揭陀国王尸罗逸多(戒日王)遣使入唐,贞观十七年,唐室以李义表为正使,王玄策为副使,由长安出发,随印度使节赴印度。三年后返回长安。贞观二十一年,王玄策以正使身份二度出使印度。适逢戒日王去世,北印陷入一片混乱。当时,帝那伏帝国国王阿罗那顺乘机篡夺王位,并发兵阻止唐使入印。王玄策乃求助于文成公主及泥婆罗(尼泊尔)王鸯输伐摩(Aṃśu-varman)。在吐蕃及泥婆罗兵的帮助下,大败阿罗那顺,并将其掳回长安,献给太宗,王玄策因而受封为朝散大夫。依近世学界对印度出土之铜版文书的研究,在此役中,携七千骑兵援助王玄策的尼婆罗王鸯输伐摩,是戒日王死后之混乱期间,有“王中之王”(Mahārā-jādhirāja)称号的强有力君主。
高宗显庆二年(657),王玄策三度出使度。翌年到达婆栗阇国。第三年于走访摩诃菩提寺后回国。氏著有《中天竺行记》(十卷,图三卷),可能是第三次出使后,于龙朔、麟德年间(661~665)写成,目前仅剩少许残篇散载在《法苑珠林》《释迦方志》书中。
[参考资料] 《法苑珠林》卷十六、卷二十九;《诸经要集》卷一;《旧唐书》卷一九八〈西戎传〉;《新唐书》卷二二一(上)〈西域传〉;《册府元龟〉卷四十六;《释氏要览》卷上;冯承钧《王玄策事辑》;S. Le/vi《Les Missions de Wang Hiuen-ts’e dans I’Inde》;J. F. Flect《Corpus Inscriptionum Indicarum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