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班禅喇嘛(藏Paṇ-chen-lama)


  西藏佛教格鲁派(黄教)二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,为执后藏(西藏西部)之政、教二权的领袖。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。由于常驻札什伦布寺,故一般亦称札什喇嘛(Bkra-śis bla-ma)。
  “班禅”(paṇchen)系梵语paṇdita与藏语chen-po二词所合成,意为大学者。“喇嘛”,乃“上人”之义。明末,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应黄教之请求,入藏除灭红教的藏巴汗(Gtsaṅpa Khan)。固始汗在统治后藏时,得罗桑曲结之助力甚多。固始汗感其恩,乃于清‧顺治二年(1645)赠以“班禅博克多”(“博克多”,蒙语为智、英勇之意)的尊号,是为班禅四世(前三世为后人追认),此即“班禅”一语的由来。后至五世,又获清圣祖封为“班禅额尔德尼”。其法系若以克主杰为第一代,则至今已有十代,然因源流是始自第四代的罗桑曲结,故正确而言应为七代。兹表列各代班禅的法名、出生地及生卒年代如下︰
  ┌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  │世次│法        名         │出生地 │生卒年  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1 │克主杰(Mkhsa-rab-rje)        │后藏拉堆│西元1385~1438年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2 │索南曲朗(Bsod-nams phyogs-glan)   │后藏万龙│西元1439~1504年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3 │罗桑敦珠(Blo-bzan don-grub)     │后藏达奎│西元1505~1566年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4 │罗桑曲结(Pan-chen blo-bzan chos-kyi │拉柱嘎尔│西元1570~1662年│
  │  │rgyal-mishan),又译善慧法幢     │    │     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5 │罗桑益喜(Pan-chen blo-bzan ye-ses) │接堆参 │西元1663~1737年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6 │巴丹益西(Pan-chen blo-bzan dpal-lda │问札京策│西元1737~1780年│
  │  │ye-ses)               │尔   │     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7 │丹白尼马(Pan-chen bastan-pahi ni-ma)│后藏  │西元1781~1852年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8 │丹白旺修(Pan-chen dpal-ldan chos-kyi│后藏  │西元1853~1882年│
  │  │grags-pa)              │    │     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9 │曲吉尼马(Pan-chen dge-legs rnam-  │琼科尔结│西元1883~1937年│
  │  │rgyal)               │    │     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10│却吉坚赞(Pan-chen blo-bzan phrin-las│青海循化│西元1938~1989年│
  │  │lhun-grub chos-kyi rgyal-mtshan)  │    │        │
  └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  ◎附一︰〈一至九世班禅有关历史情况〉(摘录自《法音》杂志第五十六期)
  一世班禅克主杰
  一世班禅法名克主杰‧格勒巴桑,藏历第六绕回木牛年(1385)四月初八日,生于后藏拉堆多雄地方的切卧村。他幼年在萨迦寺出家,后拜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为师,遂成为宗喀巴的重要助手之一,曾担任过甘丹寺第三任池巴(住持),撰写过《宗喀巴传》。藏历第七绕回土马年(1438)二月二十一日,克主杰在甘丹寺池巴任内逝世,享年五十三岁。
  二世班禅索南曲朗
  二世班禅法名索南曲朗,藏历第七绕回土羊年(1439)正月初十日(又说为十五日)生于后藏恩萨(今日喀则江当区)地方,逝世于藏历第八绕回木鼠年(1504)三月二十五日,享年六十五岁。他曾任安贡寺池巴,据说有多种阐述黄教教义的著作。
  三世班禅罗桑敦珠
  三世班禅法名罗桑敦珠,藏历第八绕回木牛年(1505)正月初四日,生于后藏恩萨地方,曾任安贡寺池巴,逝世于藏历第九绕回火虎年(1566)二月二十三日,享年六十一岁。他曾云游后藏各地,宣讲黄教教义,对黄教在后藏的发展,作了一定贡献。
  四世班禅罗桑曲结
  四世班禅法名罗桑曲结,藏历第十绕回铁马年(1570)四月十五日,生于后藏兰伦热布溪卡(今日喀则西),十四岁时担任安贡寺池巴;1586年在札什伦布寺获得“柔钦”(黄教创立初期对有学问的喇嘛的一种尊称)学位;1601年就任札什伦布寺第十六任池巴;逝世于藏历第十一绕回水虎年(1662)二月十三日,享年九十二岁。四世班禅罗桑曲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领袖,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。他与五世达赖一起领导平息内乱,对确立黄教在全藏的统治地位,起了重要作用;他和达赖派遣代表,主动与初建的清朝中央政权联系,对维护祖国统一,作出了重大贡献。1645年,由新疆入藏的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首领固始汗赠送罗桑曲结“班禅博克多”尊号。“班”是“班智达”的简称,梵语智慧的意思;“禅”是藏语“钦波”的简称,大的意思;“博克多”,是蒙语,是对睿智英武人物的尊称。从四世班禅起,札什伦布寺僧众一致承认历世班禅为该寺当然池巴。
  五世班禅罗桑益喜
  五世班禅法名罗桑益喜,藏历第十一绕回水兔年(1663)七月十五日,生于后藏托布加溪卡的出仓村;1668年正月,被确认为四世班禅的转世灵童。1713年清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“班禅额尔德尼”(“额尔德尼”是满语珍宝的意思),并赐金册、金印,“班禅”名号由此正式确立,此后历世班禅转世,必经中央政府册封,亦成为定制(注︰在此之前,仅固始汗给四世班禅上过“班禅博克多”的尊号,中央政权未曾正式册封。一至四世班禅都是后人追认的)。1737年七月初五日,五世班禅逝世于札什伦布寺,享年七十四岁。(中略)
  六世班禅巴丹益西
  六世班禅法名巴丹益西,藏历第十二绕回土马年(1738)十一月十一日,生于后藏南木林宗札西则溪卡;1740年,经清乾隆皇帝批准被确认为五世班禅的转世灵童。次年乾隆派员进藏主持了六世班禅的坐床大典。1780年六世班禅亲赴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。乾隆特命人仿照札什伦布寺式样,在承德建造了须弥福寿之庙,让班禅居住。是年九月,班禅随乾隆返京,住黄寺,其间多次到雍和宫等处讲经说法。十一月二日,六世班禅病逝于北京黄寺,享年四十二岁。次年,乾隆派人护送班禅灵塔回札什伦布寺。(中略)
  七世班禅丹白尼玛
  七世班禅法名丹白尼玛,藏历第十三绕回水虎年(1782)四月八日,生于后藏白朗宗吉雄溪卡。当年,清乾隆皇帝降旨批准札什伦布寺之奏请,确认丹白尼玛为六世班禅转世灵童,并赐哈达一条、宝石念珠一串。1844年八月至1845年三月,他曾奉旨担任西藏摄政。1853年正月十四日,七世班禅逝世于札什伦布寺,享年七十一岁。(中略)
  八世班禅丹白旺修
  八世班禅法名丹白旺修,藏历第十四绕回木兔年(1882)八月八日,生于后藏托布加溪卡竹仓村;1857年九月,经金瓶掣签,清咸丰皇帝批准,被确认为七世班禅转世灵童;1882年七月十五日,病逝于故乡托布加溪卡,时年二十七岁。
  九世班禅曲吉尼玛
  九世班禅法名曲吉尼玛,藏历第十五绕回水羊年(1883)正月十二日,生于前藏塔布地区噶夏村;1888年正月,经金瓶掣签,清光绪皇帝批准,被确认为八世班禅转世灵童;1937年十二月一日,逝世于青海玉树大寺甲拉颇章宫,享年五十四岁。
  九世班禅的一生,是坎坷的一生,也是斗争的一生。他不仅佛学造诣极深,而且政治上也很成熟。是一位杰出的爱国领袖。由于与西藏地方政府不和,他自1923年离藏到内地,直至1937年圆寂,过了整整十四年离乡背井的动荡生活。
  ◎附二︰法尊〈一世班禅︰克主杰〉
  克主杰(1385~1438),是宗喀巴的两位大弟子之一(另一是贾曹杰),被称为宗喀巴心目中的唯一弟子,是甘丹寺法座第三代。对于宗喀巴的不共教义,弘扬功劳极大。
  1385年,他生于后藏拉朵绛,父名吉祥德贤,母名补珍嘉摩。稍长依师子幢为亲教师,依功德光为阿阇黎,出家受沙弥戒,法名善利吉祥贤。先从二师学沙弥律仪,后亲近仁达瓦童慧,受学七部因明,大小对法,《慈氏五论》《中观理聚》和毗奈耶等,通达无碍。复从智祥受欢喜金刚的灌顶,并学道果等教授。再从福幢等广学显密教法,获得辩才,通达宗派深义。
  诸部大论学完后,遂往后藏地区各大寺院立宗辩论。1400年冬,克主杰十六岁,到昂仁寺立宗。正巧薄栋班禅无畏尊胜也在该寺立宗。班禅学位很高,名震一时,对萨嘉班智达所著的《因明正理藏论》从头到尾举出了好多过失,传布于昂仁、萨嘉等各大寺院,并说︰萨嘉派格西都不能解答,大家转请克主杰和薄栋班禅辩论。克主杰允诺,于是在大众之中,以佛教正理,将薄栋班禅的主张,逐条破斥。薄栋班禅无辞可解,于是推诿说这是经部自宗的过失。薄栋班禅对克主杰之智慧辩才深为折服,曾造文赞颂他。
  克主杰很有文学才华,十八岁时造的《说法师子文殊菩萨赞》,就是著名的文学作品。以后的著述更为完好。
  1405年克主杰二十一岁,依仁达瓦童慧为亲教师,拔觉协饶为羯磨师,无等慧为屏教师受苾刍戒。此后常于仁达瓦座前听诸法要。1407年,他二十三岁,持着仁达瓦的介绍信到前藏色拉却顶谒见宗喀巴。他见宗喀巴衣食住行皆如律制,而自己素以大学者自居,所著服装,都不合律,感觉惶愧。接着,他把仁达瓦的介绍信呈上,行弟子礼。宗喀巴因他原以红色大威德为本尊,于是给他传授十三尊能怖金刚大灌顶,并传授以大威德为根本经典《七观察续》《三观察续》《四瑜伽次第》等关于大威德的一切教授。自此以后他改修能怖金刚为本尊。又从贾曹杰、持律名称幢等的弟子听闻法要。在甘丹寺中,凡经十月,依止宗师日间讲授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、中观、对法、因明等显教经论和集密、欢喜金刚、胜乐、时轮等密教经论,夜间讲授生起次第、圆满次第要义。
  他学得一切教授之后返回后藏,作仰朵绛惹住持,广播教法,因此有绛惹迦巴的称号。又建日窝觉仅寺,常住寺中净修宗喀巴所传的显密教授。
  当时,法王饶敦巴(当地官长)对克主杰深为敬慕,自为施主请克主杰建祥轮大乐寺宣扬宗喀巴的教法。但后来两人的意见发生不合,克主杰因此离开祥轮寺,仍回日窝觉仅寺静修。
  以后数年常在日窝觉仅寺、伦拔梭寺、结凌寺等处弘法著述。
  1431年贾曹杰到后藏内宁寺时,克主杰往见。贾曹杰请他继承甘丹寺法位,于是同返前藏。到甘丹寺时,上座宝幢率寺内全体僧众迎接礼敬。贾曹杰退位,请克主杰升登宗师的师子宝座,依照成规如法教化大众,每年广讲《菩提道次第论》一遍,并传授诸尊灌顶、教授,还在宗喀巴肉身殿顶上建造金顶。贾曹杰去世后,将其遗体迎回甘丹寺火化,并在宗喀巴塔右侧建造银塔供养遗骨。此外他又在甘丹寺兴建讲经扎仓,派释迦室利等为教经阿阇黎,宣传五部大论弘扬宗喀巴的教法。1438年二月殁,寿五十四。据说转世的班禅,以他为第一代。
  克主杰的得法弟子很多。其上首有法王慧法护、霞炉善幢、堪勤福胜成、遍智圣光、具法善现、拔梭法幢、宝海慧、仅俄慧幢、刹廓瓦法称、法王义成祥、漾绒瓦法自在称、上座法护等。
  克主杰的著述,现在流通的有十二函。在显教方面有︰《宗喀巴大师传》《现观庄严论注疏》《释量论大疏》《显示甚深空真实义论》《三律仪建立论》等多种,都是现在西藏佛教学者所必须参考的书籍。在密教方面有︰集密的各种修法,能怖金刚、胜乐轮、欢喜金刚、时轮等各种修法和经的注释。又有总贯诸部密教的《续部总建立论》等。
  ◎附三︰法尊〈四世班禅︰善慧法幢〉
  善慧法幢(1570~1662),是西藏黄教中宗喀巴的大弟子克主杰(1385~1438)转生的第四世(克主杰是第一世,二世梭囊却朗1439~1504,三世善慧义成1505~1566,所以叫作第四世班禅)。这一世才作札什伦布寺的主持,大兴札什伦布寺,自此以后历代班禅都成了札什伦布寺的主人。“班禅”的名称是从他开始的,但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,似乎是到第五世善慧智(1663~1737)五十一岁时(康熙五十二年,1713)康熙册封以后才有的。
  善慧法幢于明穆宗隆兴四年(1570)生于后藏楞主贾,俗姓拔,父名策仁拔觉,母名措嘉,俗名却贾拔桑薄。自幼在家常听诵《文殊菩萨真实名经》。十三岁时(明神宗万历十年,1582),在闻寺依佛智大师出家,受沙弥戒,法名善慧法幢。
  十四岁时(万历十一年),被认为是善慧义成的转世。自此以后,广学经教,勤修定慧。年二十二岁(1591),在札什伦布寺以正法增长为亲教师,受比丘戒。此后数年间,先后往前藏朝礼大昭寺释迦佛等,在甘丹寺从智自在和虚空幢等,受得时轮金刚大灌顶及时轮略续、大疏等的传承。又从僧幢受《集密四疏合本》和僧海(第二世达赖)著述的传承。又从尊胜吉祥贤听受《五次第明灯论》的讲授传承。又从嘎登墀巴正法祥然学习多种觉字的法门传承。同时,他为许多学者讲授多种教法,开展弘法事业。
  二十三岁至三十岁,住后藏闻寺。应寺中诸大德的请求,宣讲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,这时他经常住在山里,一面修持一面阅读《现观庄严论》《宝性论》《中观论》《宝鬘论》《六十正理论》《入中论》《入菩萨行论》《菩提道灯论》等许多重要典籍。
  三十一岁(万历二十八年),春季到赛举寺从佛海学曼殊金刚、红黑两种大威德、三派能怖威德等无上瑜伽部法,金刚界、吉祥顶等瑜伽部法,《毗卢遮那成佛》《金刚手灌顶》等行部法,立三三昧耶、尊胜摧坏、大白伞盖、光明天女等事部法,总有四部密法的三十多种灌顶及多种修法。
  在赛举寺从佛海受学密法以后,归途又往布顿的霞炉寺朝礼圣迹,并到大乐轮寺弘宣佛法,传授罗伊巴派的胜乐灌顶。夏季回闻寺安居。
  这年秋天,札什伦布寺殷诚请为该寺住持,十二月初三日,升札什伦布寺的法座。三十四岁(万历三十一年),这时后藏非常混乱,他密往拉萨,为诸佛像穿金,祈愿消除灾障。以后回闻寺。
  这年秋天,四世达赖功德海(万历十七年生于蒙古)经北路来藏。次年七月,善慧法幢仍回札什伦布寺,闭关修时轮金刚承事法。
  三十六岁(万历三十三年),春季到前藏,建设彩绘曼荼罗为达赖喇嘛传授时轮金刚大灌顶。这年又应西藏南部诸寺的邀请,往各处弘法。夏天回札什伦布寺安居。
  万历三十五年六月,迎达赖喇嘛功德海莅札什伦布寺。
  万历三十七年冬,应诸大德的请求,开讲《集密经释》,开启金刚乘道,成立“密咒院”。
  万历三十九年,应哲蚌寺的邀请,到前藏为达赖喇嘛和色拉、哲蚌寺诸大格西传授《金刚鬘论》中的大灌顶法。
  万历四十一年春,应达赖喇嘛的请求,往拉萨主持传大招法会,会后并为福善祥活佛和四十多位格西传比丘戒。
  万历四十二年,在大招法会中为达赖喇嘛传授比丘戒。
  万历四十四年十二月,开始兴建札什伦布密咒院的大殿。达赖喇嘛功德海在十二月中入灭。
  万历四十五年,应色拉寺和哲蚌寺大众的邀请,就任两寺的住持。
  万历四十六年春,受西藏西部古格(即阿里地区)之请,到那里弘法四个月。九月,从古格起锡,十一月返抵札什伦布寺。
  天启二年(1622),第五世达赖在哲蚌寺升座,班禅为落发,法名善慧海。以后在天启四年,为他传授沙弥戒和长寿灌顶。
  天启三年,止贡派和帕主派互相争斗,他从中调解。并将大昭寺中的观音殿重修一新。
  天启六年,甘丹寺大众邀请他任绛则法王。于三月初一日到甘丹寺升座讲法。
  崇祯元年(1628)春,到拉萨主持大招法会,又到甘丹寺讲经,夏季回札什伦布寺安居。
  崇祯二年,又到拉萨主持大招法会。会后到甘丹寺,修建宗喀巴大师塔殿的金瓦顶。同时也修建绛则殿上的金顶。七月回札什伦布寺。
  崇祯四年三月至十月,书写大藏经全部。以后应前藏诸大德的邀请,到拉萨传授金刚鬘大灌顶等,并传比丘戒。
  崇祯五年春,主持大招法会,宣讲《本生论》,会后又在哲蚌寺给五世达赖喇嘛等传授时轮大灌顶等法。
  崇祯八年,开始用纯金书写藏经全部。
  崇祯十年十月到拉萨,次年四月,给达赖喇嘛传比丘戒。
  崇祯十二年秋,蒙王赛钦法王等到藏请莅拉萨,传授大威德灌顶和文殊法类,修法海等许多随许法。又传授达赖喇嘛《无垢光大疏》(《时轮经》的大疏)等经论传承。
  崇祯十五年,接受霞炉寺的请求,升霞炉法座。夏季仍回札什伦布寺安居。
  清‧顺治元年(1644)十月,清帝派使臣来藏修福,供养达赖、班禅财施甚多。十一月中培修霞炉寺布顿所建石塔。
  顺治二年,修建闻寺的大殿。四月,又写金字大藏经全部,并塑诸护法神像。以后历年到各地弘法、修福。
  顺治四年秋,清顺治帝差官赠送珠宝绸缎甚多,师都用以庄严三宝。
  顺治九年三月,达赖喇嘛临赴京时,善慧法幢到那迦玛送行,又传修《菩提心教授》等多种教法。这时他已八十三岁了,返札什伦布寺后,虽仍时常讲经说法,作供养法事,但不常出外。
  明末清初之际,西藏地方派系之间多次发生战争。例如︰后藏在万历三十一年(1603 )时,噶玛彭措曩贾父子和红帽语自在法称,嫉视黄教,到了万历三十三年,噶玛彭措派兵到前藏,拆毁吉穴碉堡,杀害许多藏官,前后藏都很混乱。
  万历三十八年噶玛彭措曩贾又派兵占据亚觉。万历四十年,又占领后藏各要寨,遂称藏王。后在万历四十六年又领兵到前藏,驱走蒙古兵,毁坏色拉、哲蚌两寺,驱逐僧众,并在拉萨和哲蚌寺的后山,杀害一千多人。这是黄教寺院遭噶玛噶举派摧毁的一大劫难。
  光宗泰昌元年(1620)秋,蒙古大军重返西藏,将和后藏军队大战,这时地方政府劝请善慧法幢为调停和解。他虽到绒薄觉(地名)进行说和,但未得结果。暂到哲蚌寺居住,并广行救济。
  熹宗天启元年(1621)七月,藏军屯集在绛塘岗,蒙古马军突然拥来,杀了几百人。师闻说匆忙赶来调解,结果藏蒙两方都以拉萨为共同供养处,由于师的盛名感召,两方立誓不在大昭寺金顶光辉照临处打仗。这时,噶玛噶举派夺占的黄教寺庙产业,也都纷纷退还寺主。
  崇祯十四年(1641),蒙古乱徒劫掠措朴牛群,并侵犯止贡地界,又引起战争,师不顾身命危险又往调解,获得和解,救护了许多人生命。(中略)
  顺治十四年(1657),对于蒙古军和康巴达贡等争执,加以调解,使双方拘禁的大德等二百多人都得自由释放,地方也得以平息。
  清‧康熙元年(1662)二月十三日,大师示寂于札什伦布寺,寿九十三。
  师的学问修证,都极高深,所有著述都是发挥经论深义利益时机的言教,现存四函,可分如下七类︰
  (1)传记类十五种。
  (2)上师瑜伽类四种。
  (3)显密教授类十八种。
  (4)密法类三十五种。
  (5)最密法类十种。
  (6)密法附传类十五种。
  (7)杂法类八种。
  ◎附四︰〈十世班禅︰却吉坚赞〉(编译组)
  却吉坚赞(1939~1989),出生于青海省循化县,幼名宫保慈丹。第九世班禅圆寂后,班禅堪布会议厅于1941年指认宫保慈丹为班禅九世的转世灵童。1944年,接往青海塔尔寺供养,并施与严格的经学教育。1949年,在塔尔寺举行坐床典礼,却吉坚赞正式成为班禅十世。
  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、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等职。1956年,应印度政府邀请,赴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槃二千五百周年纪念活动,并在印度各地进行友好访问。1958年通过札什伦布寺辩经大会,考取“噶钦”学位,并在该寺及塔尔寺开讲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《时轮金刚灌顶法》等显密经义。又曾多次在西藏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等省区视察工作,为信众摸顶、讲经。
  1978年,在北京娶李洁为妻,后并生下一女。此为与历代班禅不同者。1985年以后,历访澳大利亚、尼泊尔及南美。1989年一月二十八日病故,享年五十一岁。著作有《菩提道次第广论简释》《双身喜金刚生圆次第》等书。
  [参考资料] 《西藏佛教教义论集》一(《现代佛教学术丛刊》{77});妙舟《蒙藏佛教史》;降边嘉措《班禅大师》;《名僧录》;蔡志纯、黄颢编著《活佛转世》;杨贵明、马吉祥编译《藏传佛教高僧传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