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瓦官寺


  位于江苏南京凤凰台。东晋‧兴宁二年(364),因慧力的奏请,诏令布施河内陶官旧地以建寺,故称瓦官寺。不久,慧力另建一塔。竺法汰驻锡时,更开拓堂宇,兴建重门。奉勒讲《放光经》,晋‧简文帝亲临听讲,王侯公卿云集,寺名因而大盛。又有竺僧敷、竺道一、支遁林等人亦来驻锡,盛开讲席。
  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(396)七月遭火灾,堂塔尽付灰烬。帝敕令兴复,并安置戴安道所造的佛像五尊、顾长乐所画的维摩像及师子国所献玉像。恭帝元熙元年(419),又于寺内铸造丈六释迦像。刘宋以后,慧果、慧璩、慧重、僧导、求那跋摩、宝意等相次来住。或敷扬经论,或宣译梵夹。至梁代,建瓦官阁。僧供、道祖、道宗等人曾驻锡本寺。陈‧光大元年(567),天台智顗住此,讲《大智度论》及《次第禅门》,深获朝野崇敬。僧俗负笈来学者不可胜数。寺运隆盛。
  后唐‧升元元年(937)改称升元寺。宋‧太平兴国年间(976~983),改名崇胜寺。至明初,寺基完全荒废。一部分改成徐魏公之族园,另一部分则成为骁骑之卫仓。嘉靖年间(1522~1566)徐公在园侧兴建积庆庵,称为古瓦官寺。万历十九年(1591),僧圆及诸檀越商议筹募资金,在凤凰台右建立丛桂庵。并赎回台地,重建殿宇,称为上瓦官寺。而改称积庆庵为下瓦官寺。今上瓦官寺已改称为凤游寺,仅残留部分伽蓝。
  [参考资料] 《高僧传》卷五、卷六、卷十二、卷十三;《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》;《续高僧传》卷六、卷十七;《天台智者大师年谱事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