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瓶塔(梵drona stūpa)


  指安置舍利瓶之塔。又作罂塔、金瓶塔。《长阿含》卷四〈游行经〉云(大正1‧30a)︰“香姓婆罗门,持舍利瓶归起塔庙。”《般泥洹经》卷下云(大正1‧190b)︰“愿得着罂舍利,归起塔庙。(中略)舍利八分有八塔,第九罂塔。”
  据《长阿含》卷四、《佛所行赞》卷五等所载,佛陀涅槃荼毗之后,香姓婆罗门将舍利平分予八国,八国均起塔供养;香姓婆罗门则获舍利瓶,乃于归国后,亦起塔供养,名为瓶塔。又,香姓婆罗门之名,诸书所载不同。如《西域记》卷六谓直性婆罗门;巴利本《涅槃经》谓Dona(相当于梵文drona,意即瓶);《大般涅槃经后分》卷下谓婆罗门姓烟(Dhu-ma),乞舍利瓶,于头那罗聚落起瓶塔。
  关于此塔之位置,《西域记》卷七谓位于战主国,并云(大正51‧908a)︰“基已倾陷,余高数丈,昔者如来寂灭之后,八国大王分舍利也,量舍利婆罗门蜜涂瓶内,分授诸王,而婆罗门持瓶以归。既得所粘舍利,遂建窣堵波,拜瓶置内,因以名焉。后无忧王开取舍利瓶,改建大窣堵波,或至斋日时放光明。”此地被推定为今日之恰普拉市(Chapra)东南十七哩地的德古瓦拉(Deghwara)。又,恰普拉位于恒河北岸,约当巴特那(Patna)市之西北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