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甘地(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;1869~1948)


  印度的思想家、政治指导者及印度独立运动的主要推动者。生于西印度波班达(Por-bandar)。曾留学英国,攻读法律,归国后执律师业。1893年前往南非担任顾问律师。他在当地目睹白人迫害印度人的事实,乃起而组织、领导当地的印度人,进行非暴力的不服从运动,以对抗南非政府的人种差别政策。期间长达二十二年之久。
  1914年甘地回印度,在阿美达巴特郊外设置修道场。后并出来领导劳动运动、民族解放运动及独立运动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印度人对英国采取合作态度,拟以参战换取战后的独立。然而大战结束后,英帝国背弃约定,于是引起激烈的反英运动。1920年,甘地首先展开拒绝纳税、罢工、奖励国货、抵制英货等第一期反英运动。1930年,由于抗议盐的专卖,而进行另一波不合作运动。1942年以后,又展开第三期运动,要求英帝国自印度撤退。
  在采求暴力的反英运动期间,甘地曾数度被捕入狱,但仍坚守非暴力运动。且提倡保持身心纯洁及把握真理等根本思想。抱持博爱的精神,为“不可触贱民”的解放运动及印度独立而努力。由于甘地基于人类爱的运动,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,乃使反英运动遍及全印各地。印度人并组成国民会议派,对英采取不合作态度。终于在1947年自英帝国手中收回国家主权。
  印度独立后,甘地为消弭印度教与回教的冲突,乃奔走各地以宣扬其理念。1948年一月二十九日,甘地在德里寓所作黄昏祈祷时,被反对两教融合的印度教右翼青年暗杀。享年八十。
  [参考资料] 甘地《Autobiography,the Story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》(1941);LouisFischer《The Life of Mah atma Gandhi》(195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