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甘尼沙(梵Gaṇeśa、Ganesh)
音译或作言我尼沙。印度神话中的神祇之一。相传是湿婆神与神妃波罗娃蒂(Paravatī)所生。其形像为象头大腹,缺一牙,有四臂,乘鼠。其形像之所以有象头,有说谓湿婆神与波罗娃蒂化现象姿时,甘尼沙恰于其时出生,故有此形。一说谓波罗娃蒂沐浴时,甘尼沙阻止湿婆神闯入,湿婆神大怒之下,切落了甘尼沙之头,待怒气平息才给予象头接复。此外,关于甘尼沙缺一牙之缘故,相传系因于湿婆神寝于开拉沙山时,波拉修拉玛来见湿婆神,然遭甘尼沙阻挡。两人发生争执,于争执中,甘尼沙失掉一牙。
相传叙事诗《摩诃婆罗多》的完成,与甘尼沙不无关系;通常在文学作品之卷首部分,常附有献予甘尼沙之敬礼文,并求其除去障害。印度摩诃拉须特拉省对此神的崇拜风气颇盛,至今每年八月底的“甘尼沙节”都有盛大的庆祝活动。
密教在印度兴起时,此神为佛教吸收入护法神体系之中,而称之为大圣欢喜自在天、欢喜自在天、大圣欢喜天。略称圣天。在佛教中,其形像有作男天女天拥抱合欢的双身像者,也有作单身像者。在单身像中,又有作四臂、六臂、八臂、十二臂者。其所持物则因像而异。在日本,此神被视为能令夫妻和合,且能授予子息之神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