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甘露寺


 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北固山。建于三国甘露年间(256~259),故以此命名。唐‧乾符年间(874~879)遭焚毁。镇海节度使裴璩加以重建。北宋‧大中祥符年间(1008~1016),住持祖宣将寺移建北固山上。南宋‧建炎年间(1127~1130),又罹兵乱。嘉定年间(1208~1224)寺僧祖灯据以重建。此后规模日益扩大。清康熙帝、乾隆帝南巡时,常诣此寺。当时寺内建筑有大雄殿、天王殿、观音殿、伽蓝殿、五圣殿、真武殿、接引大佛殿、大士庵(刘猛将军庙)、法序塔、李德裕重瘗舍利石函处、广照禅师塔等。至清末,泰半建筑为战火所焚。抗日战争后,全寺仅存山门以及大殿。
  寺东有铁塔,系李卫公德裕于唐‧宝历年间(825~826)所建,故又名“卫公塔”。初建时为石塔,然已倾圮。现存铁塔重建于宋‧熙宁二年至元丰元年间(1069~1078)(一说为宋‧元符年间,1098~1100)。塔原为九层,明‧万历元年(1573)遭海啸冲毁上部三层。后改建七层(一说十三层)。清‧光绪元年(1875)上部五层又遭雷击,仅幸存塔座以及第一、二两层。1959年修缮时,将光绪年间倾圮而置在寺西院的第五、六两层,重新安置上去,共计四层。